就在斯大林反复拒绝毛泽东访苏、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斯大林又反复暗示毛泽东不要南进。
1948年8月,斯大林给中共中央发来电报说:你党应维持国内和平,中国不能再打内战,若再打内战,中华民族就有毁灭的危险。[153]
1949年伊始,就在毛泽东准备一鼓作气打过长江的时候,1月10日、11日、14日、15日,斯大林反复打电报给毛泽东建议与国民党继续和谈,建立和平,称“如果中国共产党直接拒绝与南京和谈,则向世人宣布它主张继续进行内战”。[154]1月底,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同刚刚上台的代总统李宗仁达成苏联调停国共内战的三项条件,张治中告诉司徒雷登的私人秘书傅径波说,罗申向他表示莫斯科“希望结束目前的内战,并在委员长的领导下恢复和平。他们承认委员长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领袖”[155];他认为:“中共决心继续打下去并不是由于苏联的关系,盖苏联只劝告他们沿着长江停止进军。”[156]就在罗申与张治中谈话两天后,即被紧急召回莫斯科。蒋介石的秘书告诉司徒雷登:“在罗申启程的前夕,中国的情报机构截获了苏联发给驻南京大使馆的电报,并已破译。”据说,“这份电报指示改变(苏联)对华政策,努力在国共之间作出某些安排。”[157]1月30日至2月8日,斯大林派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秘密到西柏坡与毛泽东及其他中央领导人就新中国成立有关问题广泛交换意见。米高扬最关心是中共对待外蒙独立、苏联在旅大港的权利等方面主张,以及中共过江的决心和措施。[158]此间,即2月19日,美国驻北平总领事克拉布也向国务院马歇尔报告,罗申在回国述职前曾表示“如果国民党人愿意下令停止内战,苏联愿意在这方面予以协助。他可以保证,中国共产党人也会停止战斗”[159]。与此同时,苏联驻华大使馆按照蒋介石政府的要求随其迁往广州,这“看起来像是莫斯科方面对蒋介石政府的一种极为关切的表示”。[160]而蒋介石的盟友美国的使馆却在8月才离开南京。
这样在上海即将解放前夕,中国历史就出现这样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曾反对中共的美、英、法等国都留在南京并考虑要不要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建立某种关系,美国大使司徒雷登也留在南京准备与中共接触;[161]另一方面,支持中国共产党的苏联在派出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到西柏坡“了解情况”的同时,其驻华大使也随同国民党南下广州。2月1日,周恩来请求米高扬对此予以说明。
现在,让我们再将目光从长江北岸移向南岸。
在这里,与苏联阻止中共南下企图相呼应,马歇尔也在紧锣密鼓地利用蒋介石的军事失败不惜以“换马”的方式逼着国民党与共产党在长城,继而在长江划界,以此将中国北南划分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和美国的势力范围——这是罗斯福与斯大林雅尔塔密谋的实质。
1946年初,也就是马歇尔来中国前后,美国国务院已有保持“一个分治的中国”的想法。据哈里曼回忆,他与同僚讨论时表示:
我认为蒋没有能力用战争来消灭共产党的军队和重新控制满洲。我以为我所能希望的最好结果是一个分治的中国,共产党占领中国北部,蒋控制中国南部。我想像蒋能存在下去,并认为我是低估了共产党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促使我相信共产党无力接管整个中国的人是斯大林本人。[162]
为此,美国帮助蒋介石向华北运送兵力。但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美国帮助蒋介石运送兵力的目的并不主要是为了帮助蒋介石收回东三省,而是需要蒋介石军队帮助美国落实罗斯福与斯大林在雅尔塔谋划而又为国民党政府默认的以长城北南为界的各自势力范围。至于蒋介石如何实现东北主权,只要不损害美国长城以南的利益,那是蒋介石与斯大林的事,美国并不介意。
1945年12月30日,斯大林与蒋经国谈话,蒋经国向斯大林转达了蒋介石的保证:“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中国将预先同苏联商量,并就发表共同的观点同苏联政府达成一致”;“东北永远不会成为反苏基地。中国军队开赴东北只是为了维持那里的秩序。中国政府本不愿意在中苏边境驻军”;蒋介石准备“在苏联与东北的边境建立像美国与加拿大边境那样一种制度”;在东三省经济方面,坚持门户开放政策,但依然保持苏联在经济方面的主导作用。斯大林说:“苏联不谋求优势地位”。蒋经国答道:“中国愿意向苏联提供这种地位”。斯大林表示感谢,在蒋经国作了“美军一完成自己的使命就撤走”的表示后,斯大林说“苏联政府不希望美军进入东北。这是苏联的地区。好像美军并不想进入东北。无论美军,英军和其他外国军队均不应当允许进入东北”。蒋经国表示:“美国不会进入东北,并且再次重申:他们一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全部撤出中国”。[163]为了保证对苏联势力范围的“尊重”,1946年1月5日,国民党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
这次“亲苏”谈话内容很可能为美国了解,1946年初马歇尔赴华伊始给蒋介石的第一个下马威就是通过美国国务院照会国民党政府声称:中苏两国政府对于中国东北工业问题的谈判,被美国政府认为将会“违反门户开放原则”,对于企求参加中国东北工业开发权利的美国人将会形成“明显的歧视”。[164]蒋介石当然明白其中的含义:在美国与苏联之间,他只能二者必居其一。为了东北,他必须倒向苏联,而为了打败共产党,巩固其统治权力,他又必须倒向美国。丘吉尔3月铁幕演说和苏联5月全部撤离中国东北后,蒋介石再次玩起1927年曾玩过的“翻脸不认人”把戏,全面倒向美国并为此很快获得美国“延长对国民党政府租借法案期限”的保证,并与美国签订《中美剩余物资购买合约》。根据“合约”,美国向国民党政府廉价出售军用物资。
但蒋介石根本不知道——如果他了解英美苏在德黑兰关于第二战场地点的争论及其意义,就会理解——马歇尔对华方案的真实意图,只是在促成中国统一的幌子下,让蒋军队为美国守住长城以南的势力范围,这正如斯大林在长城以北支持中共军队的目的是让他们为苏联守住其关外势力范围的目的一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