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徐祥临: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

徐祥临

徐祥临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视频专辑:http://www.71.cn/2015/0823/825335.shtml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5/0802/825338.shtml

我今天讲课,想讲四个方面。第一个大问题,中央关于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党中央提出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已经多年,从80年代初期,费孝通老先生最先提出,我们党中央接受了他的建议,提出了城镇化这个问题。

新农村建设是2005年中央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又进行了概括,提出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所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其实在讲课中也可以把它作为两个问题来讲。如果把它概括一下,或者把这两个问题中间的关系抽引出来的话,那么按照中央的提法,就是“城乡发展一体化”。所以我这次讲课是按照中央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个思路来谈我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中央关于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我首先要把什么叫城乡发展一体化,给大家做一个梳理,或者谈一谈我自己的学习体会。首先从含义上来讲,什么叫城乡发展一体化呢?它其实就是我们党,应该说是从毛主席、周总理那一代领导集体,就非常关心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讲,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思,用中央的说法,就是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

所以大家理解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一定要从新型的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的角度来理解。那么新型的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是什么样子呢?那就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可以用这四句话来概括。

大家看,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就是这样表述的。新型的城乡关系是相对于过去计划时期形成的不平等的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是针对旧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来讲的,所以我们要形成新的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

那么新型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涉及到哪些方面呢?从概念的外延来讲,它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可以说叫五位一体,或者说我们形成新的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五个方面着手。

我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一点呢?就是有的同志他在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理解的比较窄,往往只从经济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不能说他是错误,但是有偏差,或者说不全面。我们除了从经济上要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之外,在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这几个角度也都要建立新的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比如说政治上,农民的权利和市民的权利也是有差别的。比如说人民代表的比例,城市的人口的比例高一些,农民的比例就低一些。这个是有问题的,我们中央也早就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在社会管理方面,在文化方面,在生态方面。有的同志可能讲,生态是不是农村好一些?其实这几年中央特别重视这个问题。生态污染,特别是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恐怕农村是越来越严重。所以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也不要忽视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

城乡发展一体化,它不仅仅是发展经济部门的工作,也是负责政治工作的、社会管理的、文化的生态,这些部门的领导干部都有责任。

为什么中央在现阶段要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呢?我再简单的从几个方面做一个说明。

第一,就是要消除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有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就叫问题引领,也就是说我们做工作,要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城乡发展一体化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要解决一个大的历史性课题。什么课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什么叫二元城乡结构?我们在宣传媒体上,党的文件中,学者的著述中经常看到,但是有些理解却比较偏颇。这里我做一个说明,有的同志,包括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往往把二元城乡结构,理解成为就是我们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这个不能说不对,但是很不全面。这个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它是1958年才开始形成的。城乡居民,特别是再就业,一些福利方面权利不平等,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一种表现,但是它不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基本的内涵。

城乡二元结构它说的是什么呢?它说的是西方工业革命之后,形成了一套近现代的工商业文明。它不同于我们传统的,也包括他们西方历史上的农耕文明,是两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系统。历史上,我们中国是小农经济,曾经我们中国老祖宗创造的小农经济在历史上是最先进的,但是西方工业革命之后,我们落后了。所以才有了鸦片战争,我们挨打。挨打了之后,在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攻击下,我们不得不开放门户,西方的工商业文明就进入到我们中国,首先是进入到沿海,特别是上海、广州这些地区,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中国的国民经济就有两套经济系统了,一套是从西方来的工商业文明,一套是我们传统的小农经济。

那么这两套经济系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小农经济追求产量最大化,西方则追求利润最大化;咱们小农经济在技术上是保守的、落后的,从秦汉到明清没有什么变化,而西方则追求科技、管理的不断创新。

所以中国要想现代化,必须解决一个基本的问题。什么问题?就是我们小农经济这个系统,和西方的相比是落后的,当然我们知道落后并不是说完全都是错误的,也有一些好的东西。就是说和西方相比,我们落后的东西一定要改变,我们要赶上去,而我们好的东西要继承下来。总之,就是说我们国家在从鸦片战争以后,乃至于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落后于西方这种格局,我们中华民族必须要改变。你要不改变的话,你就要落后,就要挨打。

所以我们解决城乡发展一体化,说到底,我们是要解决这么一个问题。其实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它是一个大的历史性课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好的。新中国建立了这么多年,我们一直都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原来是用计划经济的办法来解决,没有解决好,那么我们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看来这个路子走对了。但是解决二元结构,我们要一件一件的解决。

从大的历史进程角度来看,我们要通过城乡发展一体化,具体来说,就是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这就是我们大家明确的,我们在干什么,我们今天做的事情跟历史上都是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要小看了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我们把这些小事儿做成了,城乡发展一体化了,现代化了,我们就能够赶上西方发达国家,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我说同志们,在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具体的工作中,要有一种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性的抱负,要有一种自豪感,要有一种使命感。

第二,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这个说的就比较近了。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个“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就是从80年为起点,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然后到21世纪中叶,咱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程度,这是小平提出来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按照小平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我们中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如期走完了前两步,也就是说到2000年,我们按照小平的规划实现了小康。但是对于小康,我们站在1980年的角度看,这个成绩很了不起,但是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改革开放20多年了,我们眼界也开阔多了。

那么小康究竟怎么看?2002年的时候,我们党召开十六大,我们党中央对此做出了评价,首先我们要充分肯定改革开放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认可我们实现了第二步走发展战略,或者说我们基本小康了。但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对我们实现的小康,做了一个更实事求是的客观的评价。他在十六大报告中说,我们这个小康虽然实现了,但是它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低水平什么意思?就是说2000年的时候,我们的人均GDP只有890美元,比800美元高了90美元,算超额完成任务。但是当时世界人均GDP已经到达了7000美元左右,人家七分之一,低水平。同时又是不全面,不平衡的,就是1000美元的人均GDP,还是城市居民人均GDP比较多,沿海地区,比如说我们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人均GDP比较高,而在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地区人均GDP很低,收入很低。

十六大之后,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政的十年。这十年,我们在解决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这个问题上,我们又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我们也要实事求是的看,就是说在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问题上,其中低水平解决的比较好。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到2012年,胡锦涛这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政了十年,人均GDP从原来的1000美元左右到了5000美元左右。十年有这么大的变化,应该说很了不起,我们到2012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在人均GDP上基本接近世界人均水平,也就是到达五六千美元,这是一个坎儿。也就是说到现在我们不必说我们是低收入国家了,我们已经到达人均GDP跟世界平均水平差不多了,我们现在有7000美元人均GDP,这个应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

但是不全面,不平衡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在某些方面可能更严重了。比如说人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那么2012年的时候,就比2000年的时候还要大一些。当然,最大的时候是2009年,到2012年的时候,已经有所改善。但是相对差距是更大一些,还有中西部的发展差距,按照人均GDP的衡量,一线城市和中西部这个地区相比,也是差距比原来更大一些,所以这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建成的可能性。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二元结构社会,我们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从大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探索的过程。单纯从工业化、城镇化的角度来看,大体上发达国家它有这么一个规律。

就是我们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什么叫工业化初期阶段呢?大体上就是人均GDP在1000美元之前,这个都叫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在这个阶段往往是这个国家要采取工业剥夺农业,城市剥夺农村这样一个政策,也就是说在经济体制,经济政策上让农村,让农民,让农业要吃点亏。干嘛呢?就是要把它形成积累,来发展工业,来发展城市。这个也是有普遍的规律。

但是到工业化中期阶段,什么叫中期阶段?就是人均GDP到1000美元以上了,这个时候就应该转变过来。叫工业应该促进农业,城市应该带动农村,让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互惠发展。也就是说,从人均GDP到1000美元之后,国家财富积累比较多了,财政的实力也比较雄厚了,工业也有了比较强的基础了,这个时候你就不能再工业剥夺农业,城市剥夺农村了。这也是一个规律。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刻的阐述。他提出了叫“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所以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又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互惠发展,这样一个大的发展思路。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