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徐祥临: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2)

下面我再梳理一下,我们现阶段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个目标的现实意义。

第一个意义,就是它体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就提出要消灭城乡对立的这样一个革命目标。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人剥削人,贫富差距很大,阶级对立,他们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必须得否定,把这个制度就概括成无产阶级跟资产阶级的一种阶级的对立。马克思在提出资本主义与社会这种阶级对立的同时,也指出还存在着城乡对立这样一个不合理的制度关系,所以这个也要解决。就是说我们现在解决城乡对立,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其实从历史的进程来看,从理论上来看,它也是要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这样一种革命的目标。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来讲,就要消灭城乡对立,工农对立。

第二个意义,就是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大家知道,小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概括,那就是要共同富裕。他讲,实现改革开放,如果两极分化,那就失败了。我们不能让改革开放失败,那么怎么办?我们就要解决贫富差距比较大这样一个问题。应该说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讲发展不平衡,不全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其实就是贫富差距比较大。首先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然后地区发展差距比较大。应该说贫富差距比我们过去设想的大了一些,没有到两极分化这个程度,但是如果这个趋势不解决的话,那么它就会演变成为两极分化这样一个危机。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其实要解决一个贫富差距拉大这样一个问题。

 第三个意义,就是形成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家知道,中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30多年,到十八大,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达到9.8%,将近10%。这个增长速度在世界经济增长史上,那是前无古人的,应该说是很了不起的。

但是我们发现,我们到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那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中央提出了新常态,新常态啥意思?就是说经济增长速度我们再保持过去那样一个接近10%的增长速度,那个是很困难的。如果搞不好的话,你不要说10%左右的增长速度你保持不了,你就是保持5%,那也是困难的。

现在世界上每年增长2%、3%,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特别是像发达国家,每年增长2%,都觉得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参加总统竞选都有资本了,发达国家的经济体量比较大,人均GDP基数比较高,再往下增长很困难。所以我们到达工业化中期阶段,如何在保持国民经济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对于各个国家都是一个现实问题。我们中国同样也面临这样一个现实问题。那么要想保持国民经济的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必须有推动力。

这个推动力哪儿来呢?一般来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大概概括成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一个叫投资,一个叫出口,一个叫内需。应该说我们这么多年,保持国民经济增长,这三驾马车都起了作用,但是相对来说,投资和出口这个拉动力比较大,而内需的拉动力比较小。

但是你老是搞投资,搞出口,这个是有问题的。投资就是把现有的财富让它形成生产能力,简单的来说,老百姓盖房子,造机器,但是最后是为了生产产品。生产产品哪儿去,一个是出口,让外国人消费;一个是内需,让中国的老百姓消费。那么这些年我们出口,就是我们的生产财富让外国老百姓消费了,到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旅游,到处都能买到中国制造的产品。

那么我们内需应该说这几年,国内的市场也非常的繁荣。但是我们还是发展不平衡,不全面。我们中西部,农村的老百姓消费水平还是比较低。我们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就要找到收入比较低的根源,说到底不就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比较慢嘛,我们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嘛,城镇化水平比较低的意思,就是我们比较多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生活在第一产业,这个对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我们整个人均GDP的水平这个是不太有利的,我们经济学上概括出一句话,叫做要想富裕农民,就得减少农民,所以城镇化说到底是这么一个意思。

另外城镇化它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生活方式。因为城镇生活,我们现在城里人生活跟一般的农民的生活是不一样的。说的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比如说城里人都有抽水马桶,农村人一般没有抽水马桶,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它对于拉动内需差别可大了。还有城里的家庭一般都要搞装修,一装修就是十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那么农民他一般装修比较简单。你也不要小看这个,它对于拉动内需,都是一个巨大的潜力。所以我们要想保持国民经济比较高的增长速度。那么拉动力哪儿来?那么我们就是要启动农村的内需,特别是中西部,让农村发展起来,我们的国民经济就能够获得长久的发展动力。大家就想一想,假如说我们的农民的生活水平,吃、穿、住、行,都能够跟城镇大体一样,他会创造多大的GDP?大家算算这个账就可以算开了。所以我们这个进入新常态,中央的目标是想让我们的国民经济大概每年保持在7%左右的增长速度。那么这里关键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就得看我们农村它的内需潜力,能不能挖掘出来,所以我们要通过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来达到这样一个目标。

 

二、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措施和效果

第二个问题,我想讲一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措施和效果。再简单的把中央关于在这个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给大家做一个回顾。同时,讲这个的目的,我也想提醒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就是对照中央的精神,看看我们本地的工作在哪些方面还可以总结,有些不足可以加以纠正。我首先把这个概括一下,中央他是如何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样一个发展战略的,或者说这个说法,它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要追到党的十六大,它提出了统筹城乡这样一个发展战略,当时还没有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样一个提法。那么统筹城乡的发展战略,他是怎么提出来的呢?我前面讲了,我们还存在着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这样的问题,这是由于我们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重城轻乡,重工轻农这样一个发展战略,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变。

十六大之后,党中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个提法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来的。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重城轻乡,重工轻农这样一个问题。把这个重城轻乡,重工轻农改变的发展战略,概括叫统筹城乡。

然后十七大,十七大中央有一个新的提法,就是在坚持统筹城乡这样一个提法基础上,他提出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一个新的提法,他就比十六大那个统筹城乡发展,这个目标要高一个层次。因为统筹城乡这个发展,按照我们实际工作中一般的理解,就是说我们在部署工作的时候,既要考虑城市,又要考虑农村,你不能光考虑城市,不考虑农村了;既要考虑工业,也要考虑农业,他是说这样一个工作方法,主要着眼于这一点。不能再让城乡和工农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了,之所以十七大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中央虽然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我们方方面面的原因,比如说干部考核,比如说GDP考核,作为地方的领导同志还是比较重视城市经济发展,非农产业的发展,而对农村经济,对于农业有所忽视。所以十七大提出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样一个说法,那么就从要求我们党政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城市。在重视城市和工业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这是十七大。

然后十八大,十八大就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把它简化为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家看,把经济社会这两个概念去掉了,就简化为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个应该说它对于我们发展的目标应该说要求就更高了。它更能从本质上体现我们十六大以来统筹城乡这样一个思路。因为前面我在总结,在讲解城乡发展一体化概念的时候我就提到了,城乡发展一体化它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包括这五个方面的,这也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这个方面的体现。所以十八大,它比十七大提出的经济社会,那就更全面了。它把文化、政治、生态这三个方面又都加进来了,所以说十八大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可以说它的要求就更高了。这也是因为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个问题上,我们进入了倒计时,因为我们中央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社会上的问题,它有政治、文化、生态,要全方位的推进。所以这就是十八大提出了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家要记住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提法是十八大提出来的。

那么这是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那么为了统筹城乡,到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样一个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那么党中央从十六大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

首先是从2004年开始,我们要每年1号文件,或者党中央国务院开门办公,第一件事儿,就是发个文件,那就是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这是大家所熟知的1号文件。

然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然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门研究农村农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这里面我要简单的把十七届三中全会它的内容做一个说明。一般的来说,我们党的全会,它是要全面部署我们党的工作,一般来说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等等,它都要涉及到。那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这个会议的主题有所突破,它不是研究全面的,比如说外交、军事,它就没有研究,它主要是研究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问题,据我查资料,这个还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开全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为什么这样呢?因为现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说这一次全会对于解决计划经济时期以来形成的重城轻乡、重工轻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