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起大国的发展问题(3)

后起大国的发展问题(3)

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经历过艰难的原始资本积累阶段,也经历过高速发展时期,但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却面临越来越严重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我国是否会掉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呢?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是世界银行专家在2006年首先提出的,主要指经济体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的发展战略,不再适用于向高收入阶段发展,其经济增长被原有增长机制锁定,进入经济增长的停滞徘徊期。一些学者还认为,在这一阶段,不仅经济增长缓慢、停滞,而且伴随着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社会容易处于不稳定和动荡状态。

但是,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为什么它当时能促进经济发展,以后又不行了呢?还有,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的战略又是什么?他们没有解释清楚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由于没有从理论上作出说明,就容易使人们陷入迷雾之中。

解开这个谜团,要从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劳动说起,劳动可以分为重复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中等收入阶段是以重复性劳动为特征,而高收入阶段是以创造性劳动为特征。

重复性劳动在企业生产中表现为引进和复制别人的生产方式,由于自己创新的东西不多,增长只能靠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其增长能量依赖于压低工资和消费的货币资本积累,它会引起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社会只有通过扩大出口才能解决生产过剩问题。这种增长方式的好处是,只要条件具备,增长就会很快。例如,我国钢产量在这三十多年增加了二十多倍,达到约8亿吨,这里有技术进步因素,但主要还是外延扩张。但是,随着经济外延扩张,劳动力、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供需矛盾加剧,成本上升,产品出口阻力增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经济发展。这就是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特征,也是我国当前主要的经济特征。

创造性劳动则引起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增长能量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智力积累,它具有无限增长潜力。科技创新引起的分工和专业化,又使劳动者在生产中地位提高,收入增加。过去,在资本积累时代,若提高工人收入,效益就会下降,因为工人的收入增加,意味着成本上升。但是,在智力积累情况下,人是作为创造性主体参与生产过程,适度提高收入,不仅不会抑制增长,反而能刺激创新。同时,内涵扩大再生产,也不是表现在产品数量增加上,而是体现在产品质量和性能提高上。因此,智力积累对生产数量影响减少,市场趋于稳定,这是高收入或发达国家的经济特征。

党中央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就是要发展创造性劳动,实行内涵增长和智力积累,这是非常正确和重要的战略选择。但是,真正实现创新驱动是很难的,特别是系统和复杂创新活动,就更难了。因为,创新、创造性劳动是人类最高级的活动方式,是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人类劳动向高级形态发展,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创造性劳动数量的增长和水平的提高。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国和一个依靠引进技术来发展的工业国,要实现自我创新、依靠自身力量研制新产品,要克服很多困难。

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不仅要对一些重点领域作出详细规划,而且在宏观政策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现在,一些同志认为,我们的GDP已经是全球第二,可以减少一点积累,多分一点蛋糕了。实际上,我们在重复性劳动向创造性劳动过渡阶段,积累率不仅不能下降,甚至还需要一定增长。这是因为,在经济转型期,我们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由于我国仍以重复性劳动为主,只有保持高的货币资本积累率,才能实现经济较快增长,不仅为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而且也为下一步创造性劳动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我们在经济转型时,只有追加投入,才能实现创新突破。

第二,扩大出口仍是重要战略选择。从国际经验看,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多是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阶段,没有积聚能量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过渡,后因收入和福利增加,成本上升,竞争优势丧失,引起出口下降,经济开始朝内向型经济转型。而内向型经济缺少积累来源,在增长和就业压力下,这些国家以超发货币替代积累,结果出现“滞胀”,也就是既经济停滞,又通货膨胀。我们要避免重蹈覆辙,就必须把发展出口和外向型经济作为战略选择,力争实现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我们不仅要努力开拓新的国际市场,而且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自身问题,防止不利因素扩大。应该看到,外向型经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经济模式,重复性劳动向创造性劳动转变的根本标志,就是创新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

第三,加强国家在智力积累中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随着智力积累成为扩大再生产的主要力量,积累的社会化要求也在提高,国家和社会在智力积累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某一领域的综合体系也日益扩大,企业在很多领域必须依托国家和社会智力积累成果,才能开展自己的创新,从而形成企业、社会、国家不同层面的智力积累。例如,我国开发建设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可带动大量企业为之配套服务,逐步形成庞大产业。在发达国家,它们可利用自己优先地位获得超额利润,利用大财团规模优势,进行一些长期智力积累,但即便如此,它们也同样需要国家和社会深度参与。像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航天、可控核聚变等研究开发,国家和社会都是主要力量。我国是发展中大国,一方面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核心技术和开发新产品;另一方面也要建设“国家队”,加强国家在智力积累中的作用,抢占创造性劳动制高点,保证生产力长远发展。国家通过开展像载人航天、卫星技术、新能源、大飞机等重大科研工程,推动创造性劳动集约发展,经过长期积累,一定会产生一大批高科技产品,并惠及和带动更多企业创新。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