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历史 实现民族复兴

铭记抗战历史 实现民族复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渡尽劫波,作为一个善于反思、善于总结、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华民族经过几十年的摸索,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是,“行百里而半九十”,展望未来,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首先要做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年,日本为什么有能力侵略中国?论人口,侵华战争爆发时,日本只有7000多万人口,而中国有4亿多民众;论国土,中国面积近千万平方公里,日本连其殖民地算在内也不到百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的经济力量却不是羸弱的中国可以相提并论的。抗日战争8年期间,日本本土年均钢产量达到500多万吨,而中国年均只有约5000吨,日本钢铁产量是中国的1000倍左右,再加上其机械加工能力已经很强,可以生产航母和零式战斗机,我国的枪炮子弹等武器装备和物资条件根本无法与日本相比。于是常常发生在正面战场上,即使中国军队成倍于日军也无法取胜的状况;在敌后战场上,则主要采取游击战的战法,而且8年战斗,异常艰苦。于是,抗日的悲壮,以血肉之躯与钢铁獠牙搏斗的悲壮一演就是8年。可见,不谋求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家园和平、人民尊严就无从谈起。对抗日战争的记忆,对更早期列强欺凌中国的记忆,早已铸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把中国经济搞上去的信念,深深植入进全体中国人民的骨髓,因为我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日渐清晰。在之后的不断摸索中,对于把中国经济搞上去,对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于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有了深入的理解。30多年的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苦努力,使得中国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人民再也不可侮。

但是,我们今天形成的世界最大的制造能力还不是世界最大的“智造能力”,要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国不再面临战争的威胁,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真正解决好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的路还很长。新常态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并发展生产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命定之路,更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其次,要有一套合理有效的制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均有反作用。一套合理的制度不仅有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能够推动一个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在抗日战争中,日本之所以能够攻陷大片土地,掠夺大量财富,其具备比中国更强大的经济实力固然是第一位的原因,但当时日本的制度比中国更有效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侵华战争爆发时,日本是有备而来,日本军队经过整饬训练,单兵战斗力很强,作战指令传递高效统一;国内信息传递流畅,政令执行无碍,国民平均教育水平远高于中国。而中国虽然名义上是统一的,但背后仍然是军阀割据,甚至局部混战;国民平均教育水平极低,部队训练水平和战斗力也相对较低。局部英勇抵抗、可歌可泣与更大部分地区作战决心不坚定同时并存。如果不是日本“失道寡助”,中国“得道多助”,单论运行效率,中国很难取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