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中小学校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学生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青少年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现象。就学校劳动教育而言,一些学校之所以轻视劳动教育,与应试教育思维密切相连。就家庭教育来说,许多家长仍以孩子学习考分为准论成败,忽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必要的劳动技能培养;还有一些家长出于单纯溺爱孩子的心理,甚至抵触孩子参与必要的劳动锻炼。就此而言,有关部门联合发文对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进行部署和安排,非常必要。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需要培育敬业奉献精神。中小学校既然开设了劳动技术课程,就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责任去劳动,促使学生树立岗位意识、责任意识。中小学校理应督促学生完成劳动家庭作业,进而把敬业奉献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促使学生懂得为家人分担家务活,懂得为社会做贡献,真正以劳动为荣。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可谓任重道远。而培育中小学生的劳动精神,说到底需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读书取得好成绩固然重要,通过读书认同劳动、关注劳动乃至参与劳动,才算是真正读好书。
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除了学校和教育部门自身努力外,还需要社会其他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破除畸形教育观,把劳动等素质教育切实纳入到地方的教育教学中去,并为这些教育教学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和人力物力等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家长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成才观,不光重视文化成绩,而且重视良好思想素质培养,劳动习惯的养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对社会来说,需要重塑和引导正确的劳动观,从而让人们注重从小就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形成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获得美好生活的社会舆论氛围。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