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新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功实践(3)

打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新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功实践(3)

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明显提高

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疆“安身立命”的大问题,提出“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推进“洁净新疆”建设,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坚持规划先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发布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地方性法规,严格环境准入,严把环评审批,5年来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80300个,累计优化项目建设厂址、工艺等1350个。

坚持保护建设并举,积极实施重大生态工程。累计投入4.18亿元,实施叶尔羌河防洪治理工程、额尔齐斯河生态补水工程等一大批生态工程。实施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结束塔河下游河道连续断流30年的历史。全力推进天山、阿尔泰山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三大生态工程,启动实施伊犁河谷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工程。

坚持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累计淘汰落后产能总量约1500万吨,全区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装机容量合计达到1702.6万千瓦,清洁能源达到21%。全区累计实施重点工程治理减排项目746个,结构调整减排项目829个。

投入资金454亿元,实施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的蓝天工程。启动实施全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奎——独——乌区域、克拉玛依、石河子和库尔勒市等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开展喀什、和田等城市沙尘型污染综合治理。

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争取凝聚人心,执政能力明显提高

新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自治区党委坚持劲往基层使、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用,坚持力量下沉,贤才能人上一线、精兵强将下基层,把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作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本路径。5年来,招录乡镇公务员1.2万名,乡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4.4万人,选派337名机关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选聘大学生村官10966名,实施基层警务战略,基本实现了一村一警、一社区多警。这5年,是新疆基层组织建设重视程度最高、投入力度最大、解决问题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

从2014年起,用3年时间组织20万名各级干部深入村(社区)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实现一万个村(社区)基层全覆盖、干部全覆盖、任务全覆盖。围绕“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基层组织、推进去极端化”三项重点工作,住村工作组坚持用真挚感情+良好作风+群众工作能力,解决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村级组织、村警务室、住村工作组“三位一体”模式。“访惠聚”活动的深入开展,增进干群互信和民族团结,形成维护稳定的强大合力,最大限度争取了民心、凝聚了人心。

自治区党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把政治坚强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心力上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牢固确立“三个不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综合素质高能干事的人吃亏、不让长期在基层一线埋头苦干的人吃亏)的用人导向,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党委十条规定,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真正使党员干部成为新疆特色的“四强”和“三力”(理解力、执行力、落实力)的好干部,成为各族群众的领头人和主心骨。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形成一整套工作机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赢得各族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广泛称赞,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和评价。

当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疆将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而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