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重在协同发展协同实施(2)

京津冀一体化重在协同发展协同实施(2)

摘要:作为党中央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已启动,其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它将使京津冀三地受益,营造互利、共赢、共荣的局面。协同发展战略高瞻远瞩,关键是要用协同的手段实施和完成。

二,全新理念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今后三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将成为常态,须有新的理念支撑。

站高位。作为北京来说,按照市领导说的,要秉持“跳出北京发展北京”的观念。只有跳出来,站在高位瞭望,才能发现和利用更广阔的空间,真正解决北京的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问题。河北和天津也要跳出本地,主动出击抓机遇。三地要高标准、深层次谋划一体化方略,使京津冀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一体化过程中,许多方面的合作如果对全局来说是有利的,哪怕对自身暂时不利,也要有“乐见人家发展好、支持人家发展好”的胸怀。

善学习。我国起步早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有较多成功之处,京津冀要善于学习,从中吸收有益经验。长三角的上海与杭州、苏州等城市之间,珠三角的广州与深圳等城市之间,已形成了“多核”的城市群发展模式,产业布局各有优势,基础设施连接顺畅,公共服务差距不大,区域间的互补与融合比较协调。再看京津冀,北京、天津对河北的辐射作用较小,同时,京津优越的资源配置,使产业过度集中,并把河北的要素吸引到京津,人才、置业等都汇聚到这里,加剧了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差、水资源紧张等城市病。京津冀协同,北京、天津在与河北的合作中,可对河北提供更多的科技、人才等支持,在互利共赢中,形成“多核”的发展模式。

顾大局。为改善大气质量,京津冀三地在治理雾霾上应形成共识,做到:谁有污染谁就承担治理责任、谁的污染重谁的治污任务就重。目前河北省有几个城市在全国污染最重,理应在治污上付出更多,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单。当然,治污也须有合作。又如,河北有的地区为保证北京的水源清洁,在某些方面作了一定的让路,从首都的地位和政治方面考量,今后这种情况仍将继续。协同发展中,北京帮助河北水源地开发无污染的产业,可以是一种回报的形式。

三,更新升级产业。协同发展,产业升级是重点。目前,京津冀正在重构版图,将开启全新的经济增长极。三地之间的差异性提供了互补发展的机会。京津冀应根据各自实际,通过行政和市场手段相结合,构建基于自身优势的合理的产业链。具体而言,北京是在“转”和“疏”字上做文章,不再摊大饼,要腾笼换鸟,构筑“高精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信息的优势,发展高层次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天津市是在“立”字和“错位”上做文章,按照“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新定位,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河北省是在“补”和“升”字上做文章,围绕京津冀一体化中河北省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环保生态涵养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这四个基地的定位,压减过剩产能,承接更多由北京疏散的产业,借北京、天津之力,将河北建成为先进生产、制造的战略支撑区,在制造业、原材料、物流、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中,采用更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实现绿色崛起。更重要的是,一体化带来京津冀许多行政壁垒的破除,诸多要素能自由流动,这为大的区域性经济互补、互促的良性发展创造了最好的基础条件。

协同发展要找准切入点和产业重点,着力构建京津冀科技新干线,推动科技创新园区建设。要坚持交通和环保两个领域“先行”的原则,加快推进京津冀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规划、建设城市群公共交通、高速公路、快速轨道、机场、港口、通讯等设施,让环保产业上新台阶。着力构建三地融合发展的激励机制,将重大生产力布局、用地指标、央企布局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适当向薄弱地方倾斜。在建立统一的劳动力要素市场方面,可考虑推动多地专业技能互认、劳动力保障一卡通等。在廊坊、保定、石家庄等环北京地区尝试推动教育、医疗一体化,实现人才资质互认,建立一批校企结合的人才综合培训和实践基地。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