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智库的社会化传播机制(2)

试论智库的社会化传播机制(2)

(三)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

智库最大的财富在于它集中了一批各有专长的智库专家。一方面,智库创造条件让明星专家在大众媒体上频繁亮相,拓展其影响力。另一方面,美国智库积极推动智库专家参与新媒体传播,展现专家的个性风采,凝聚网络人气,网罗新生代用户。比如,2012年5月,企业研究所运用多种流行文化元素,把所属专家阿瑟·C·布鲁克斯芬的一场讲座剪辑改编成了“白色书写板”风格的视频发布在YouTube网站上后,吸引了近15万人观看。

中国智库的社会化传播

多年来,我国的智库大都以纯学术研究为主,躲在“象牙塔”内“格物致知”,而不是面向社会“经世致用”。21世纪以来,中国智库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批新生智库注重社会化传播,不断探索多渠道成果发布机制,多方位提升智库影响力。

借力组织传播,引导社会舆论。2009年3月20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在北京正式成立。创办第一年就举办了“全球智库峰会”“中国经济年会”等活动,围绕国际国内重大经济问题开展研究和咨询工作,充分利用组织传播的影响力聚拢媒体资源,形塑并扩散自身的影响力。

深度合作,把握舆论话语权。2012年4月25日,CCIEE与英文日报《中国日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智库资源和国际传播渠道,在新闻报道、品牌活动等方面展开合作。

问题与思考

媒体和智库,曾经先后分别被贴上第四种权力和第五种权力的标签,有专家认为,二者的结合必将推动负责任且具有影响力的舆论形成机制出现。但是,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媒体生产对于时效性的强调和呈现的碎片化消解了政策辩论的严谨与理性,破坏了思想逻辑的完整和深度。对于媒体曝光度的强调,还会让智库学者将更多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政策评论而不是政策研究上,导致智库成果更多关注当前事件和热点问题,而不是进行前瞻性的预测与分析,这势必损害智库的生命力。

这方面好的案例是:于2013年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坚持打造公共政策问题的交流平台和空间,同时启动智库专家和媒体代表共同参与的选题会模式,一方面发掘智库研究的思想深度和专业厚度;另一方面,借力新闻记者作为“社会瞭望者”的敏锐度,实现二者的强势合作与优势互补,以提高舆论引导的品质和智库研究的方向性,发掘“咨政”与“启民”的最佳结合模式。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