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救助协议推动欧元区机制改革

希腊救助协议推动欧元区机制改革

7月13日,希腊政府和欧元区首脑在欧元区特别峰会上通过了关于希腊债务危机第三轮救助的原则性协议。7月15日和22日,希腊议会又通过了欧元区要求希腊在开启新谈判前做到的改革方案,为接下来希欧双方开启实质性谈判铺平了道路。欧委会副主席莫斯科维奇表示,关于向希腊提供860亿欧元援助的谈判预计将在8月20日达成。

希腊“退欧”危机短期内暂时消退,然而在这次危机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则给欧洲的政治家们提出了新课题,即如何进一步完善欧元区的治理机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关于希腊债务危机,很多分析认为其原因既有希腊在自身竞争力不足的情况下,以财政借贷支撑福利制度和高消费水平难以持续,最终导致危机爆发,也有欧元区制度本身的漏洞问题。

欧元区的制度缺陷

欧元从创立之初就是一个政治和经济考虑并行,且政治考虑更多的计划。由于历史上德国在两次大战给欧洲带来了严重威胁和破坏,欧洲的政治家们绞尽脑汁想把国力强大的德国在欧洲的权力限制住,因此在冷战结束,东西德统一后,欧洲各国都希望将当时德国最强大的武器——马克限制住,而德国也接受了放弃马克换取国家统一的条件,这也成为欧元诞生的初衷,而所谓区内各国贸易、支付的便利性和廉价性则并非欧元区各国最关心的内容。

但统一的欧元随之带来了新问题。由于欧元区各国资源禀赋、发展程度和竞争力水平各不相同,这些差异本应该在国际贸易中体现,进而体现为汇率高低、币值坚挺与否。然而同样的货币却拉平了各国的汇率差异,激发了此前被货币贬值所抑制的南欧国家购买北欧国家产品的热情,因此大大刺激了南欧国家的消费。而金融危机前欧洲低利率的宽松融资环境也进一步“唆使”南欧民众和政府借贷消费,用廉价资金撑起高福利和高消费水平,然而本国创造财富的能力却支撑不起这些高水平消费和福利,日子一久,债务比也就远超欧元区“财政契约”规定60%的“红线”,危机便随时可能爆发。

根据麦金农等经济学家对“最优货币区”的定义,欧元区在以下方面并未达到“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成员国间经济结构相似并具有高度开放性、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政治上相互融合、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成员国经济结构上,北欧制造业能力和经济份额远超南欧,南欧竞争力不强,比如希腊主要产业只是旅游、船运、农产品加工等难成支柱的行业。宏观经济政策上看,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完全由欧洲央行掌控,但财政政策、产业发展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等方面,成员国又是各自为政,虽然欧盟有固定“财政契约”标准,而且有“欧洲学期”等机制,对成员国的财政预算审核、监督并为各国分别制定经济政策建议,然而这些机制并不能直接控制成员国的财政政策。在通货膨胀方面,由于南欧消费北欧的产品多,久而久之通货膨胀上升的比北欧要快,产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刺激北欧商品的出口。因此,欧元区在经济上制度性原罪、靠齐西欧福利消费标准对财政的需求及金融危机前欧元区低借贷成本导致“寅吃卯粮”,一同造就了希腊债务危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