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主题与主线(2)

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主题与主线(2)

主线清晰:侵略与抗争、牵制与支援

中国抗日战争史主线指的是贯串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主要线索和主要内容。历史主题决定历史主线,为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伸张国际正义,中国抗日战争史成为一部民族抗争史、团结史和国际合作史。

侵略与抗争。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始终遭到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的奋力抗争。九一八事变开始,经历了东北抗战、长城抗战、绥远抗战等,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掀开局部抗战的序幕。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采取速战速决战略,妄图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但战端一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军民奋起抵抗。1937年8月,平郊南口战役歼敌1.5万余人,迟滞了日军西进南下步伐。9月,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平型关伏击日军第五师团一部,歼灭日军1000余人,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0月中下旬,中国军队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半月之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华北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在日军后方开辟了根据地,迫使日军在华北转入战略相持。

在华东、华中,中国军民的抵抗在淞沪展开。1937年8月中旬到11月中旬,中国军队相继投入73个师的兵力同日军激战。日军陷于苦战,不得不将兵力从2个师团增加到9个师团,死伤达4万余人。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再创日军,歼敌1万余人。1938年8月至10月武汉会战中,日本将绝大部分陆军投入到中国战场,国内仅剩下1个师团。战争初期,日军在中国军队顽强阻击下,死、伤、病者达15万人。

尽管日军占领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但已成强弩之末,不得不在中国战场从战略攻势转为战略相持。到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已遍布华北、华中、华南的广大地区,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发展到近50万人,在敌后打击和牵制着大量日军。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气势磅礴、规模巨大,有效迟滞了日军兵员的调动和进攻部署。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军对华战略是以重兵“围剿”抗日根据地,逐步减少在华兵力,把中国作为南进基地。从而,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华中日军则重点对江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清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和地方武装紧紧依靠群众,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和“清乡”,打破了日本企图从中国抽身南进的企图。1942年后,日军更频繁地对根据地发动“扫荡”、“清乡”。日本华北方面军仅1个月发动的“扫荡”就高达1682次,平均每天有五六十次之多。对此,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了一系列精兵简政、大生产、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新政策,将党政军民融为一体,使根据地变成了攻不垮、打不烂的堡垒。

1943年后,日军精疲力竭,中日双方军事力量朝着有利于中国方面转化。1944年,日本为挽救太平洋战场的败局,孤注一掷,在中国战场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连克豫、湘、桂等省,造成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危机。在根据地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日军后方发动局部反攻,歼灭日伪军35万余人,收复国土8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300万,扩大了根据地,缩小了敌占区。据日军战史记载,1944年,日本在华北占领区的400个县中,属于“治安地区”的只有7个县,占1.4%。1945年,以根据地战场为主体的中国战场发动强大攻势,日军节节败退。苏联红军的参战,加速了日本的溃败。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9日,日军侵华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向中国政府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牵制与支援。日本是法西斯国家的二号强国,野心勃勃,妄图北进击败苏联,南进击败英美,夺取亚太地区霸权。侵略中国,是日本实施其世界战略的第一步。所以,中国抗日战争对日本世界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起着巨大的牵制作用。

1932年,日本参谋本部制订了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企图夺取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中国战场是日本实施世界战略的最大后顾之忧。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的顽强抵抗,迫使日本将准备对苏作战的兵力投入了中国战场。1938年7月,日军在中苏边境向苏军挑衅,制造冲突。此时,正值武汉会战前夕,日军云集武汉以东地区,无法抽调兵力同苏军作战。结果,日军遭到惨败,北进第一次尝试失败。武汉会战后,日本百万大军陷于中国战场,对北进力不从心,丧失了对苏作战信心。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大有东进攻苏之势,日本也跃跃欲试,企图配合德国,夹击苏联。5月,日苏军队在中蒙边境诺门坎发生冲突,关东军出动6万大军向苏军发动攻势,结果损失近2万人,败下阵来,第二次北进失败,从此日本对北进政策产生了动摇。由于中国坚持顽强持久抗战,使日军再无力北进。同样的,日本要实施南进战略,也遇到了中国战场的牵制。中国抗战还牵制了日本西进,使日本未能向南亚、中东推进。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3月至4月,日本海军攻入印度洋,袭击了英国舰队,大有夺取印度洋制海权,在中东与德国会师之势。1942年3月,中国组织远征军进入缅甸,支持英缅军队抗击日军,转战1500余公里,伤亡5万余人,受到盟军和国际舆论的赞誉。由于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中国,才使中东危机化为一场虚惊。中国战场极大地阻止了日军北上,延缓了日军南下,牵制了日军西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抗日战争历史证明,中国抗日战场给予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巨大支持。据统计,仅1937年以来,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中国战场始终牵制和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34个师团,其中日本本土1个、朝鲜1个、中国32个(其中东北8个)。中国抗击着日本70.5%的陆军。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51个师团,其中,日本本土4个、朝鲜2个、东南亚10个、中国东北13个、中国其他地区22个。中国抗击着日本在国外作战的69%的陆军。1945年日本投降时,日本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不含中国东北和朝鲜)陆军总兵力为2053483人,其中,中国战场的日军为1049700人,占51%,中国仍抗击着日本在国外作战的半数以上陆军。1945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

把握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主题和主线,才能揭示中国抗战史的本质和基本规律,才能更有力地说明:中国人民是世界和平与国际正义的坚定捍卫者,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一道共同维护了世界和平,伸张了国际正义,为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作出突出贡献。正确、客观地研究与宣传抗日战争史,可以警醒世人时刻警惕片面、错误的思想观点,尤其是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的企图,更好地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新秩序,加倍珍爱当前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不断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