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流行文化现状及引导(2)

中国社会流行文化现状及引导(2)

商业性。正是因为移植了太多西方消费社会流行文化的运作方式,商业性、消费性不可避免。文化领域相关的服务工业、信息工业、影像传媒工业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和高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电影大片以票房收入论成败,音乐专辑以销售排行榜“数”英雄,甚至文学作品也有了畅销书与非畅销书的区分。商业性逻辑的渗透下,流行文化迅速获得了其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技术和资本条件,不断推陈出新,也对主流文化、精英文化造成了强烈冲击。

尽管具有地区间的不均衡性,中国的流行文化依然拥有数量不小、分布广泛的受众,尤其是青年群体。新生的流行和时尚为受众的主体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也为人们文化视野的拓宽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流行文化中充盈的不断创新的精神、求新求变的生活态度及积极宽容的心态,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对社会文化来说,流行文化的存在大大丰富了整个文化系统,增加了社会文化的活力,为文化的积累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推动着社会向更加民主、自由的方向迈进,也促进了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文化交流。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流行文化发展中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许多时候流行风尚更多地表现为人们的物质欲求,仅仅是停留在感官刺激或者消费感受的层面而缺失深度的精神体验。对沉湎于流行风潮又缺乏清醒头脑的个体来说,既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得不到个人真正的思想提升,这对人作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显然无益。因此,必须坚持清醒的价值评判,对当下我国流行文化的发展加以正确引导,注意对这一感性文化的动机和自身语境的揭示以及它对理性和抽象权威的消解力,将其消极作用减至最低,努力平衡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追求。在尊重感性现实的同时,把流行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使之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文化不断创新的动力,真正服务于人民,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首先,流行文化的发展依靠大众的参与,十分强调个体选择。因此,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体抉择至关重要。从此入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由个体推及群体,带动整个社会风尚的转变,才能对流行文化的良性传播和发展起到有效的规范。同时,流行文化的发展是同整个社会的大众日常生活需求和满足形式联系在一起的,呈现出与大众直接生活利益的内在互动关系。这就要求在关注流行文化发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大众意志的构成及其现实需要的意义,进而在整个社会文化建构过程中充分包容日常生活体系的合理目标,保持流行文化与社会大众间的良性互动。其次,流行风尚也是一种文化媒介,媒体对大众的舆论导向作用至关重要。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过程及其具体形式早已不再局限于纯粹个体自主的活动。大众生活的多样化及生活选择的丰富性,使得每个人的生活都无可回避地进入了整个社会的结构性秩序中,每个人的生活选择必定要从社会中获得参照、认同。而大众传媒所具备的技术上的优越性和信息收集与传播上的广泛性,使之成为现代社会中大众获取资讯所依赖的重要中介。在媒体向大众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传媒主体的价值判断、所展示的形象、持有的立场很容易对大众起到示范或诱导的作用,成为大众的日常经验积淀而影响到大众的主体判断。要通过对主导和主流文化传媒的把握、通过规范媒体来引导流行文化的发展。这就要求大众传媒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努力促成社会文化生活多样化的同时,对日常生活的价值确认和道德舆论功能也要充分发挥出来,努力提高文化主体的鉴别力,积极引导流行文化健康发展。再次,流行文化具有多方面积极作用,诸如对社会民主的推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拉动国内消费等。就此来看,中国当代的流行文化应该具有自我创新的品质,而不仅仅满足于仿照西方。单纯对西方流行文化的模仿很容易使中国文化失去自我的独特品性,也很容易把西方消费社会流行文化的种种弊端一并吸收,使自身陷入消费社会资本的绝对权力关系中。流行文化是五光十色、多元发展的,应该立足于中国传统本土文化,不断集成创新、兼收并蓄,创造出自己的流行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气派。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办公厅)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