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人才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的来看人才环境建设水平仍然不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与先进发达县市相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我市人才环境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三重三轻”:即重“有编国有”人才,轻“无编乡土”人才。对有编制的国家工作人员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对那些为人老实、做实事、有才能,但没有编制的乡土人才不够重视。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广纳贤才的氛围不浓;重党政领导人才,轻专业技术人才。党政领导人才提拔使用相对较快,专业技术人才被冷落的现象比较普遍;重人才使用,轻人才培养。在对各类人才的使用中,普遍存在着对人才重使用,轻培训的现象,对各类人才的培训次数少,培训内容相对单一,产学研脱节,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
2、机制建设尚不健全。尽管出台了一系列引才、育才和激励的政策措施,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引才的门槛可进一步降低,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还可进一步完善。鼓励人才创业和高新技术项目孵化的激励力度还要加大。用人单位内部的人才机制建设有待健全,特别是一些企业单位的人才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能激发广大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分配激励机制建设滞后。在部分党政机关,中层以下干部的开发配置和使用上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单位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上结合得不够好,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没有根本性突破。
3、投入力度有待加大。少数单位“一把手”缺乏抓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没有将人才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致使人才管理上的部门所有、分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突出。我市的人才工作投入还相对有限,还没有形成很好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xxxx科学发展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缺少一种有效的重奖激励机制。
4、工作载体相对欠缺。我市有良好盈利能力和一定规模的企业较少,信息技术、高新技术企业更少。科研机构、高校、医院等事业单位规模小、档次不高。载体层次低、规模小、数量不足,就意味着人才发展空间小。与先进县市相比,这是我市人才环境中的一个“软肋”。即便是党员干部队伍,也由于优秀人才较多、职位相对有限,导致党政人才的发展平台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特别是市直机关单位,大多数单位都存在年轻干部进步慢、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发挥不够等现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