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军事手段的保底意识

强化军事手段的保底意识

习主席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在,虽然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和选择增多了,我们可以灵活运用,但千万不能忘记,军事始终是保底手段”。作为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我军必须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把保证国家安全作为头等大事,自觉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大责任,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安全是生存与发展之基,保证国家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基本目标。军队与国家安全关系最为紧密,军事安全在国家安全中至关重要。近代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军事安全失守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是致命的。当前,一些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力度,加紧策划“颜色革命”,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我国周边领土争端、大国地缘竞争、军事安全较量、民族宗教矛盾等问题更加凸显,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增大;各种敌对势力遥相呼应、蠢蠢欲动,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国家安全形势越是复杂严峻,国家安全需求越是迫切增长,对军事安全和军事能力的要求和标准就越高。特别是当代安全问题的广泛性和安全领域的交叉性日益突显,安全威胁从领土、领海、领空发展到网络、海洋、太空等领域。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没有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其他领域的安全就没有坚强的后盾。正是基于此,我们时刻不能淡化军事手段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保底意识。 

强化军事手段的保底意识,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之心。保持忧患之心,始终做到居安思危,这是治党治国需要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也是军人维护国家安全的职业要求。军人生死报国家,卫国护民责如山。甲午战争前夕,国家危在旦夕,满朝文武却迷恋于歌舞升平,热衷于为慈禧祝寿,留下百年国耻和军耻,不能不引为镜鉴。我军长期处在相对和平时期,一些官兵不同程度地存在当和平兵、做和平官的想法,危机意识淡薄,思想和精神懈怠,甚至产生了“仗打不起来、打仗也轮不上我”的心态。这种心态和思想非常有害,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忧患是一副清醒剂。居安思危得安,居危思安得危。我们要以对历史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精神,自觉担当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责任。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遇到重大挑战时,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问题上,必须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上得去、打得赢,以坚决有力的军事斗争有效维护我国战略利益。 

强化军事手段的保底意识,需要提升打赢制胜的能力标准。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最终要落实到提高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上。人民军队素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但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是随着国家安全内涵深化而不断拓展的。当前,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人民军队肩负的安全使命,要求我们尽快缩小、弥合这种差距,尽快形成提供坚强可靠安全保证的军事能力。我们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全面提高我军以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统筹运用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军事力量在营造态势、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方面的战略功能,把备战和止战、威慑和实战、战争行动和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在国家安全需要时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