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一发展模式转向综合发展模式
“十三五”时期的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在这种国际环境下,中国的外贸发展不能采取单一的出口导向模式,也不能采取单一的进口替代模式。“十三五”时期的外贸发展模式,应该是一种同时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综合发展新模式。“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经验总结,是促进外贸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指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我们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 内两类规则。”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时指出:“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要牢牢抓住体制改革这个核心,坚持内外统筹、破立结合,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制度安排。要从制度和规则层面进行改革,推进包括放宽市场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等在内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产权保护、信用体系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协同推进东中西部对外开放,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
从跟随者转向引领者
大国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担当。今后,我们必将更多地走向国际治理前台,发挥世界贸易大国影响力,从跟随者转向引领者,增强我国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和履行大国责任的能力,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建议同时指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平衡、金融安全、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均衡、共赢、包容发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
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时指出:“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访美期间与奥巴马会谈时指出:“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体系,不意味另起炉灶,而是要推动它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提出的 ‘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议,都是开放、透明、包容的,有利于有关国家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减少贫困,欢迎包括美方在内的有关各方积极参与。”
倡议设立亚投行,是中国主动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重大行动。习近平指出:“亚投行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完善全球金融治理,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将亚投行建设成为一个平等、包容、高效的基础设施融资平台和适应本地区各国发展需要的多边开发银行。”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大战略构想。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习近平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指出:“中国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拉动中国同世界经济共同增长。”
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重要步骤。习近平在主持第十九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善于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