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文化强国与软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7)

增强文化自省,总结反思文化“引进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在文化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对于西方文化采取了十分包容的态度。一些神化西方、丑化中国的思想也趁机而入,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产生了“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文化自卑心理。针对这种不设防线、敞开大门引进西方文化的现象,习近平同志要求,一方面要紧跟世界形势变化,加强宣传世界上所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我们不能够闭上眼睛不看世界;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了解世界的目的是为中国自己的发展服务,而不能在国际比较中迷失了自己,甚至否定了自己,防止产生西方文化一元化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思想。

争取文化自强,在坚持文化“引进来”的同时,着力做好文化“走出去”的工作。要防止政府部门包揽外宣工作,要以企业为文化“走出去”的主体,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的发展。培育外向型的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在输出文化产品的同时传播中华文化。同时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引进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化“走出去”工作,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文化“走出去”格局。

最后,科学处理市场主体和政府调控的关系,建设好党政和市场双重作用相协调的文化调解机制。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道,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艺的根本宗旨也是为人民创作。把握了这个立足点,党和文艺的关系就能得到正确处理,就能准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

当前我国文化市场开放程度不足、文化市场结构尚不合理,文化精品供给不足,而庸俗文化产品却呈现出泛滥的态势,文化市场主体呈现出分散化、个性化的态势,直接导致社会思想多样,信息流动多元,这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产生了巨大冲击甚至消解作用,也成为一些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加以利用的可趁之机。因此,为了防止市场调节的自发性、逐利性的弊端,防止自由化的倾向,必须健全和改进我国的文化调节方式,建设党政与市场双重作用相协调的文化调节机制,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文化市场体系仍处于创建的阶段,发育水平滞后于全国市场体系发展的一般水平,与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要求仍不相适应。首先,文化市场开放程度低,企业自主经营权利、消费者自我选择权利都比较有限,市场配置资源的程度也较低、效率较差。其次,文化市场结构不合理,短缺和过剩同时存在。一个鲜明的表现就是,思想性强的文化精品供给不足,而粗制滥造、平庸无常、低俗恶俗的一些产品却时有泛滥。再次,文化市场中,体制性、行业性的壁垒突出,文化条块分割严重,阻碍了文化资源的流动,致使各类文化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我们在研究中也看到,政府监管调节职能的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屡见不鲜。目前,我国的文化管理调控仍然未能突破计划经济时期就业已形成的分业管理、竖井式管理、属地化管理模式,由于微观主体的管办不分,这便造成按照行政分割模式监管调节市场,市场监管手段滞后,多头监管、交叉监管,管理错位、越位和缺位等现象时有发生。文化管理机构重叠臃肿,各自职能界限不够明甚至相互交叉,这导致管理真空与多头管理并存。文化管理手段仍然相对滞后,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习惯于按照行政系统的方式来分配资源,采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进行调节的能力不足,造成文化市场条块分割,布局不够合理。监督机制和绩效管理缺乏,改革在片面强调转企改制,把文化事业单位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却缺乏相应的约束和监督机制,致使部分文化企业偏离了意识形态,偏离了为社会效益服务的发展方向,沦落为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唯一的目的。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曾经提出过,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同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王莹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