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空间布局要体现生态和经济规律(2)

循环经济空间布局要体现生态和经济规律(2)

物质循环和高效利用,本质是节约成本。线性经济最终会失败,因为产品生命周期的末端都是污染物,而循环经济可以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投入。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在追求能源和资源消耗的最小化,社会运行也不例外。将不同的生产环节连接起来,可以更有效创造性地分享资源。施乐公司探索性地开创了产品租赁模式,是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核心是抓住了人们需要服务而不必拥有产品这一本质,新的生产模式脱胎于旧的模式是再制造的“贸易加入”。每家公司犹如一座城堡,自我支撑能力越强系统就越安全,但没有一个系统是完全独立的,尽管经济系统自诞生之日起就独立于生态系统。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为“订单生产”创造了条件,网上订购比商店购买便宜,因为不要库存。事实上,工厂往往要囤积关键材料以备急需,但储备太多会减少敏捷性并使资源和弹性变差。童话中一则关于超重知更鸟冬天不能向南方飞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俗地说就是“船小好调头”。在有效储备和响应敏捷之间有一个平衡点,应当“不浪费不奢求”。在庞大的废物海洋中打滚,势必要增加商业和社会成本。对产业系统而言,弄清交易成本比得到更多产业链延伸更重要。

既要“龙头”带动企业,也要配套生产;既要竞争,也要共生共享。无论是国外的循环经济园区,还是国内的成功实践,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极为重要。卡伦堡的热电企业、我国以煤炭为基础的园区均是如此。按照经济学原则,分工是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较多的配套企业可以提高效率。“小的就是好的”一书揭示了其中的社会学道理:更多的就业会带来社会和谐稳定。然而,并非企业越多更好,正如用一点杀虫剂可以减少农作物病虫害,但现在的使用规模却造成了土地、水和健康等问题。一个系统出现了主宰物种,是这个系统死亡再清楚不过的信号。人所皆知,一旦湖泊长满了蓝藻,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同样,一个国家的某个行业存在垄断企业,该行业的创新会受到抑制,这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企业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即使获胜如果没有竞争对手也会索然无味。平衡之道十分重要。丛林之王的狮子并不将时间都花在捕猎上,也不会有断食的危机。任何系统均存在外部环境变化的可能,龙卷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带来自然系统的变化;在商业竞争环境中,企业也需要不断的自身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最适应市场变化者才是最大的赢家。

循环经济的空间规划需要创造性。马赛克简单的拼在一起构成了清真寺天花板上的复杂图案。不能把复杂性错误地看成组织的智慧体现,不应使复杂性费解而要欣赏其放大效果和抽象能力。系统状态的改变,能使系统充满惊奇和多种可能性。混沌理论揭示的是将分形显示的变化用于企业设计,分形说的是“局部反映整体”或细节决定成败。这是一种自组织形式,简单式样展露到眼前的是绚丽多彩。无论如何研究生态学文献,都找不到生态产业园中的要素在生态学中的地位,因而需要创造性地工作,不仅是一个事件而是需要一个连续过程。每一新的瞬间或新的产业连接是一种新的创造,一个组织的再生产不只是一种响应,也是一种新的创造,一个组织的每个行为都是一个创造机会。每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但不像塑料玫瑰花那样可以复制或批量生产,但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生态产业园模式。在做循环经济空间布局和生态产业园的规划时,不仅要采用系统论、信息论和运筹学的思想,还要吸收混沌、突变论、自组织等“新三论”思想。上述理念仅提供了一个思考架构,并为一个组织在将生态系统特性应用到规划设计中的战略、模式和运作层面上提供一个改良结构、拓宽关系和产业联系的机会。可以把一个空间看成是一个活的生态系统,不必在空间上到处布局循环经济产业链,而要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

将效仿食物链、延伸产业链,拓展到对生态规律的超越,将循环经济的空间布局和生态产业园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勇气和能力。摆脱“路径依赖”,打破“高碳锁定”,跨越传统发展模式的“栏杆”,需要创新性思维,需要新的商业模式,也需要在更高层次上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上的重大突破。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