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几个问题(3)

关于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几个问题(3)

二、正确处理反思与超越的关系

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需要正确处理反思与超越的辩证关系。政治哲学作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价值追问和应然性判断,不应只是简单地回答技术性问题,而应发挥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批判功能。反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自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传统,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理论重构的重要途径。某一理论的批判取向与反思程度,是这一理论体系的思想价值与社会意义的重要标尺。缺乏反思精神的理论,终究会失去理论的说服力、生命力与创新力。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品格,就在于其具有鲜明的批判与反思精神,这是其葆有旺盛生命力的内在原因。

在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过程中,如何反思和处理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关系,如何超越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是必须面对的重要理论课题与现实问题。毫无疑问,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有着相对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现实影响,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政治话语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态度必须是辩证的,才能保持自己的科学性和主体性。既不能为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大潮所淹没而失去自我,又不能闭目塞听,一味全盘否定,而应进行积极的科学的反思,并以此作为超越其现实性存在的基础。现实的理论研究中,尤其应注意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的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思想资源缺乏主动反思的问题,不加区分而“照搬”其基本概念、范畴、理念,模糊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之间的边界。

(一)科学反思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历史贡献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承继自由主义传统,其若干政治规范都是在自由主义政治理念范围内发展起来的。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政治价值理念和制度规范规约着西方社会政治发展的主题。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价值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近代以来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保护个体权利、建立法治国家等主张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政治生活的公平与稳定、防范政治权力对市场经济的不当介入和干涉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殊情势下,必须通过发展市场经济,来完成历史提出的现代化任务。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秩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很多都是由缺乏有效的法权观念和规范所导致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逻辑和价值观念对于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规范性问题具有借鉴意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自由、民主、平等等观念不应简单地排斥和否定,而应辩证地反思和批判性地吸收,在个人权利、自由和平等、民主等问题上与其展开积极对话,避免在批判自由主义、批判自由市场制度过程中转向保守倒退,维护落后的旧体制。

(二)实现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历史性超越

尽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应当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展开积极对话,汲取其理论成果,参照其问题域,但面对一系列重大现实性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必须独立地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理论主张。虽然现实社会的发展水平无法真正实现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出的规范性目标,但这恰恰是我们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现实性空间。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规范性问题,在反思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上实现超越。就像有学者所强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在吸收自由主义积极成分的基础上,不断扬弃自由主义,实现历史的、辩证的超越。(15)这种“超越”是建立在一定现实条件基础上的,在现实的历史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这一“超越”将是长期的。(16)

“超越”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在理论层面提出更高的政治价值目标。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超越,为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供了思想理论资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经济基础。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出了超越自由主义的价值原则,关注由私有制引发的社会分化、利益纷争问题,“全神贯注于凭借不平等的财产权——在经济生活中依赖特权获取生产资料——的统治”(17)。马克思看到了货币交换关系虽然带来了所谓的自由和平等,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当货币转化为资本后,资本却导致了不平等和奴役,在“人类社会”立场上对资本主义的法权规范进行了批判,揭示了自由主义政治价值的历史局限性。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基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和批判,提出了建立在共产主义制度基础上实现所有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更高的价值目标。基于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对当代政治价值进行更高层面的哲学思考。另一方面,在现实层面强调建立新的社会基础。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站在新的人类社会的立足点上提出超越旧的市民社会的理论目标,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提供了思考社会基础的新方向。旧的市民社会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现实基础,其存在的基础就是私有制,可以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真正的市民社会只是随同资产阶级发展起来的”(18)。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站在新的人类社会的立脚点,强调“市民社会”这一自由主义经济和社会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是可以被超越的。马克思“阐释了一种全新的超越政治正义的政治哲学。这种政治哲学不再以市民社会的私有财产制度和自利的个人之间的‘相互需要’为基础,而是以使每个人获得了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为基础,因此便超越了在政治正义范围内寻找理想正义的局限性。”(19)这就是强调在新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建构政治新生态。基于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基础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关系的历史阶段性,对现实社会经济基础的变革提供前瞻性哲学引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