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主义”外交新理念与中国崛起

“共赢主义”外交新理念与中国崛起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可见,建立互利共赢的国际格局,已成为崛起中的中国在当今时代的一大选项”。

一直以来,中国都秉持着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不仅大量吸引外资、出口产品和服务,还在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杠杆和资本支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也越来越大。据德意志银行2013年的统计,中国对世界GDP成长的贡献高达38%。

但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和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崛起充满疑虑。它们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对其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产生威胁和挑战。在坚持和平外交和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等基本外交政策原则的同时,中国亟需发展新的外交理念和思路,以推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共赢主义的概念与内涵

共赢主义不是一个简单的学理概念,亦非单纯的政治口号,而是一个深具理论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的思想体系。实际上,共赢主义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崭新概念。

共赢主义的第一个核心内涵,就是强调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应该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国际交往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双赢乃至多赢。只有参与者都心甘情愿,才能达成共识并取得共赢。在博鳌论坛上,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他强调“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以及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

共赢主义的第二个内涵,是强调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应该建立在互信、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恰如习近平在博鳌论坛上所强调的那样,“‘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在亚信上海峰会上,习近平强调,“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共赢主义的第三个内涵,是将国内和国外两个大局有机联系起来,这是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从内政到外交上的延续。外交从来都是内政的延续。习近平提出共赢主义,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令人耳目一新的内政治理思想。

习近平执政以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不断走向“新常态”,并倡导将改革红利惠及全体民众。如果细加分析,就可以发现共赢主义的思想,都可以从习近平在整饬内政和深化改革上的种种提法和措施上找到渊源。

共赢主义的第四个内涵,是它具有一整套的相互关联的理念和机制。习近平在博鳌论坛上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许多人都认识到跨国、跨地区的合作与协调至关重要,但是却无法提出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使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景只是难以企及的空中楼阁。习近平阐述了推动和实现共赢主义的许多措施,使合作共赢不再只是人们所期许而难以实现的理想,从而为共赢主义的落地和得到认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体来看,实现共赢主义的道路至少有两条。其一是改造现有的国际交往渠道和对话平台,使之能够进一步支持国际治理的新形势和新需求。比如,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亚信的发展,使之成为覆盖全亚洲的安全对话合作平台,而不再只是过去轮流召开的常规性多边会议。其二是建立新的国际交往渠道和沟通平台,以打开新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局面。当既有的国际组织和游戏规则无法满足共赢主义的需求时,就需要提出替代性的制度框架和政策工具。

共赢主义的基本特征

同合作、互利、共赢等有关的概念和理念有许多,但是习近平所倡导的共赢主义却与它们有显著的区别。概括来说,共赢主义有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延续性。共赢主义不是另起炉灶或推倒重来,而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自然延续。从中国历任领导人所提及的外交理念可知,习近平的共赢主义,在思想脉络与政策思路上,都同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保持一致和前后连贯。换句话说,共赢主义既有其崭新的一面,也有其历史连续的一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领导人外交理念的集体智慧结晶。

第二,总体性。共赢主义不单纯是经济意义上的,而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总体战略。共赢主义也不止是单方面的具体举措,而是多管齐下的综合国家战略。无论是在各地兴办的孔子学院,还是广泛接受海外留学生到中国留学,亦或是积极举办体育赛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主动开展国际交流,中国将软实力与硬实力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推动共赢主义。树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合作互利意识,开展各领域和全方面的沟通、交流、合作、共享、互助和协调,这些理念和行动充分反映了共赢主义的核心精髓。

第三,共赢主义体现了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共赢主义既是中国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习近平个人思想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有着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其足迹遍及中国大江南北,这使他逐渐形成了利益共享和互惠互利的发展思路。可以说,习近平的地方工作经验对其治理理念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共赢主义的提出并非想当然的,而是习近平对其长期工作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因此自然而然烙上了鲜明的个人特质。

第四,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实用、有序、和谐等理念。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都援引儒家经典语句,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习近平提出的共赢主义,强调世界各国平等交往,有序参与,共同发展和分享收益。在共赢主义的世界里,大国推行仁政而不是霸权,讲求各国关系的和谐,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未来愿景。共赢主义也并非空中楼阁或水中之月,而是从中国实际和各国的共同诉求的角度提出来的,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就此而言,如果没有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没有对中国传统思想精髓的透彻领悟,就无法提出共赢主义并将其贯彻落实。也正因为共赢主义所蕴含的深厚哲理,它才能够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和支持,并在未来产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