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体中国人民迈入全面小康(2)

让全体中国人民迈入全面小康(2)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扶贫工作纪实

摘要:让全体中国人民迈入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握全球大势,注重顶层设计,创新扶贫举措,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决策部署下,经过不懈努力,“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从2011年到201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22亿人减少到7017万人,累计减贫5221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人口的总量。

贫困人口收入明显提高。新世纪以来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10元,达到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水平的65.3%。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全国农村5000余万人纳入低保保障范围。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片区农村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生活费等“特惠”政策陆续实施,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自然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比例达到90%左右。近4年来,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新建农村公路124.12万公里,长度几乎相当于北京到上海500个来回。到今年底,除西藏外的西部地区80%建制村有望通上沥青(水泥)路。位于青海玉树、果洛高海拔地区的最后3.98万无电人口,今年将全部用上电。

“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的成绩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这是史无前例的成就。”曾任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的罗兰德说。

这是一种清醒和自觉——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5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仅是短短一瞬,而在中华民族扶贫征程中,将是十分关键的时点。

“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只有五六年了,但困难地区、困难群众还为数不少,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面对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的众多学员,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动员。

在新起点上推动扶贫开发,犹如珠峰登顶,每前进一分,难度就增添十分。

未来5年,面对的是日益严峻的减贫局面——

目前全国仍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很多贫困地区属于历史极贫地区,改变面貌非一日之功,实现脱贫致富任重道远;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对减贫的边际效应逐年递减。同样的投入和方法,难以取得与过去相同的“产出”。

未来5年,将承受日益紧缩的时间压力——

从2015年到2020年,要在5年多时间减贫7000多万人,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170万人,平均每月减贫100万人;

如果按过去30多年年均减贫600多万人的速度计算,7000多万人脱贫需要11年,意味着到2025年才能实现目标。

“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扶贫开发形势做出清醒而冷静的判断:“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面对复杂形势,党中央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动员和部署力度。

翻开总书记今年以来的国内调研行程,扶贫开发工作成为贯穿全年的一大主题:年初第一站在云南民族地区考察扶贫。不到一个月又来到陕西延安,慰问老区群众。6月,他赴贵州专门就扶贫开发工作召开座谈会,做出重要部署。10月,他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以《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为题发表演讲……

这是大力度、超常规的决策部署——

在延安,他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更高要求:“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抓实干,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

在贵州,他亲自带领四位政治局委员、七个省区市的党委书记深入贫困村、贫困户搞调研。他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座谈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

“在总书记心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从总体上、总量上实现小康,更重要的是让农村和贫困地区尽快赶上来,逐步缩小这些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差距,让小康惠及全体人民。”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这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不能如期实现,很大程度上要看扶贫工作做得怎么样。

扶贫之于小康,具有无需言说的历史内涵,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清醒的历史自觉。

“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在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实现中国梦的行进坐标中,全面小康是“关键一步”,而消除绝对贫困,则是迈好这“关键一步”的“关键一跃”。

从更广阔的视野看,中国消除绝对贫困,既是让全体中国人民走上全面小康之路,也是对国际减贫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联合国发展峰会制定的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把消除绝对贫困作为首要目标——在未来15年内彻底消除极端贫困,将每天收入不足1.25美元的人数降至零。然而,直至目前世界上还有10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穷人的数量占据全球人口的1/5。未来15年,减贫对全球而言,始终是一道艰巨的考题。

“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意味着将提前10年完成‘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是对世界减贫进程的重大贡献,更是人类社会里程碑式的成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说。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