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慑对手,塑造形象——
重实效确定传播目标
美军战略传播是将受众和利益攸关者的观念及各个层面的决策、规划和军事行动进行整合的过程,旨在协调多种行动路线(如政策执行、公共事务、部队调遣、信息作战等),使它们为实现国家目标而共同发挥作用。
形成强大军事威慑。在美军网站上,排列整齐的美军战机随时准备起飞,作为美国霸权象征的航母编队在大洋游弋。这样的图片常常处在醒目位置,展示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对公众来说,美军的强大和专业已深入人心,大多数国家的民众都认为美军是世界上最具战斗力的军队之一。美军还经常邀请外国驻美武官或来访的外军代表团以及外国记者观摩其大规模实兵演习,参观航母等先进武器系统,借此保持对各国军队与民众的心理威慑形成“预防性防御”的效果。
塑造军队正面形象。美军善于利用经过精心设计的战略传播计划,通过媒体塑造、人际沟通、多国合作等方式树立美军的正面形象。在历次战争中,美军都专门成立新闻传播机构,调动各种舆论工具,塑造美军“正义和不可战胜”的形象。二战期间,美国政府为好莱坞军事题材电影确定了5项任务:揭示美国为何参战、反映美国人民意愿、促进美国国内的工作和生产、提高美国社会道德水平、宣扬美军功绩。二战后,好莱坞相继推出《巴顿将军》《壮志凌云》《中途岛战役》等军事大片,大力塑造美军良好形象。同时,美军还将“民事支援”作为战略传播的重要内容。2011年日本地震及海啸发生后,美军派遣包括“里根”号航母在内的20余艘舰船、140架飞机、近2万名官兵赶赴灾区执行救援任务。这些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海外驻军给当地民众带来的负面印象。
欺骗迷惑作战对象。美军非常重视通过欺骗性舆论传播,诱使对手在重大问题上做出错误决策。伊拉克战争前,美军利用各种方式,特别是利用公开媒体宣称其重型数字化部队已抵达土耳其,使伊军误判美军主攻方向,将精锐的共和国卫队部署在所谓主要方向上,导致战事爆发后美军避实击虚,长驱直入巴格达。战争中,美军利用声像技术将妇女婴儿的哭叫声、士兵的求救声等剪辑到一起反复播放,散播伊方高层官员被炸身亡、伊军部队整建制投降等消息,有效瓦解了敌军士气。
有效化解舆论危机。美舆论传播专家认为,“要揭穿谎言,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说出真相”。美军各部队都设有新闻发言人,每当出现对美军不利言论时,美军立即通过新闻发言人对相关说法进行“澄清”,控制局面,防止事态恶化。2010年10月,美空军沃伦基地第319导弹中队所管辖的50枚“民兵-3”型战略核导弹与发射指挥控制计算机失去联络45分钟。此事被媒体曝光后,关于此次事件的原因及其后果影响的各种传言充斥媒体。美国防部、参联会等相关机构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说明情况,强调事故系技术原因造成,导弹仍在控制之中,不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随着事件“真相”的不断披露,各种传言逐步平息,公众不满情绪和恐慌心理得到缓解。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