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李松林:全面准确把握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13)

透视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的新目标可以看到,第一,全面小康社会覆盖的领域是全面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新目标又增加了党的建设,使上述中央建设得以保障。与过去相比,小康建设的内涵无论在广度、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第二,全面小康社会覆盖的地区是全面的。我们现在叫“一个也不能少”,不分地域、不分城乡、不分民族。特别是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国庆节前接见了少数民族代表,强调了这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他还有句名言叫“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住的怎么样?所以他到了自己插队的地方,到了河北,到了云南。

第三,全面小康社会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不是多数人,也不是少数人,是全体的13亿6700万人。所以这点要特别注意。关于怎么做,我前面讲到了一个“橄榄型”格局的问题。

第四,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理念是全新的五大理念。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推动我国迈上新台阶”。这是第三个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跟《建议》之间的关系。

   四、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是新一届中央治国理政的最新成果。《建议》第三部分到第七部分对五大发展理念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全面准确地把握五大发展理念非常重要。

(一)创新

第一个概念是创新。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叫全面准确把握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都知道在中共十五大报告里面,江泽民同志谈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要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的内涵是什么?四个方面——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然后要把握这四个方面,我们要提出一些新的举措。

所以《建议》里面提出来七个举措。第一个举措,培育发展新动力。什么是发展新动力?《建议》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第二,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第三,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所以经济成长,消费是第一,是基础;投资是关键;出口是促进。这是关于发展新动力的问题。

第二个举措,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新空间。

关于空间,《建议》里概括了五大空间。第一个空间,叫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的经济轴带。我们原来提“世界城市”,我们现在不大再提“世界城市”了。因为提世界城市的时候,上海和北京两家都提。上海缺陷明显,我们缺陷也明显。你们记住了,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北京不是经济发展中心。在京津冀一体化上,北京不光是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心,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北京也不是经济中心,经济中心在天津。所以未来,天津的发展速度也是蛮快的。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建设三个城市群。三个城市群是京津唐、京保石,这边大连,包括了河南、山东,我们建一个城市群。然后这边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别忘了,珠江三角洲就是一个广东省,咱们都京津冀三地,咱们京津冀人口大约在1亿。广东还没有那么多。这是一个区域空间。

第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产业发展空间里面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产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所以产业的发展空间主要在这块。我给银行同志讲课的时候,银行同志都是非常关注的。为什么?因为他们要营销,他们要投资,往哪儿投?他们最害怕一个投资。我当时说,到了建行行长在十二届人代会三次会议上讲的银行是弱势群体的时候,我说连李克强总理都笑喷了,那你们银行同志怎么看?他们众口一词,“银行是弱势群体”。我说那你们回去好好看看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看看列宁是怎么论证银行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你们怎么会跟建行行长一个观点,都认为是弱势群体呢?那不都被人家笑话了吗?我想了一下,后来得出一个结论,银行投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他们觉得收不回来的时候,我们不就是弱势群体吗?我说记住了,你往哪儿放,你才能收得回来,往新兴产业放,你再往房地产放,那房地产可能就萎缩了。

责任编辑:刘玉婧校对:余永峰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