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供给侧改革”为何成为热词?(2)

十三五时期“供给侧改革”为何成为热词?(2)

视角二 “供给侧改革”究竟要改什么?

中国经济的最大潜力在于改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同时存在着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十三五”规划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本质就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问题。

当前继续单纯通过“三驾马车”的需求侧管理“刺激”经济,空间已经有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发力,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目标就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既要继续做大GDP,也要提高发展质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发展的绿色化水平,提高发展机会、发展过程、发展成果的共享水平。

清理产能过剩是困扰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迟福林提出,针对国内一些企业普遍出现的盈利负增长问题,下一步应对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玻璃等重工业企业进行较大力度的结构性调整。

针对房地产市场的高库存问题,迟福林提出,应将房地产去库存与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政府可以从开发商手中购买库存房屋,以补贴方式低价卖给农民工。“让城市中的新市民能安心居住下来,本身就是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项内容。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说,人口供给的经济学含义,首先是增加消费需求,使整个需求环境得到改善;从长远看,劳动力供给的增加,还能破解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涨的难题。

在经济学家们看来,供给侧改革还应从三个层面重点入手:一是产业创新升级,要在后工业化中加快智能化;二是制造业创新升级,从“制造”向“智造”转变;三是服务业创新,在改造传统中走向现代化。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