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理论创新亟须在“阻点”上突破
在波涛翻滚的新军事革命中,抢占作战理论“制高点”不是轻而易举、水到渠成的事,而且我军作战理论创新缺乏实战的支撑,更加大了创新难度,因此唯有在“阻点”上突破,方能迎来作战理论创新的春天。
打通思想阻点。军事向来是思想解放难度最大的领域。尽管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飞速发展,但人们印象最深的往往仍是上一场战争。这也成为作战理论创新最难跨越的障碍。利德尔·哈特有句名言:“比向军人灌输新思想唯一更难办的,就是消除他们头脑中的旧思想。”打通思想阻点,关键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在这场世界军事革命的大潮中,谁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抱着过去的辉煌不放,思维的触角就伸不向远方。杜黑说过:“死抱着过去陈旧的东西不放对未来没有什么教益,因为未来跟过去发生的一切根本不同。对未来必须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信息时代的作战理论创新,根本的是要有冲破曾经给我们带来辉煌的机械化作战理论的勇气,眼睛永远盯着明天的战争,遵循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寻找答案。
打通方法阻点。方法决定质量效益。一定意义上说,科学的作战理论研究方法就是战斗力。长期以来,我军比较注重从前人的战争实践中总结提炼作战理论,习惯于用上一次战争的经验来指导下一场战争,特别是作战理论注重定性研究,使出炉的成果生命力不强。推进作战理论发展,必须在研究思路、研究方式、研究手段上求突破。壮大研究队伍,提高人员层次,加大创新力度。冷战结束以来,美军作战理论“井喷”式发展,新概念、新观点层出不穷,得益于研究队伍的庞大和专业。仅美国民间从事军事理论研究的机构就多达2000余家,如大名鼎鼎的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等。这些智库制度规范、实力雄厚,成为美军先进理论出炉的重要力量。注重科技支撑加强数据建设,让理论贴近实战。新型作战力量的大量出现,加大了武器装备在战争博弈中的砝码。信息时代的作战理论离开技术支撑,其“威力”势必大大缩水,甚至成为纸上谈兵的一纸空文。必须把武器装备性能、战场数据作为作战理论创新的重要依据,让作战理论更具体地贴近信息化战场现实。加强系统研究,创新体系理论。信息时代,单打独斗、层层剥皮、积小胜为大胜的作战理论已没有了战争舞台。现代战争打的是组合拳,陆海空天电作战力量协调运转是前提。这要求作战理论创新必须围绕己方作战力量牢牢形成体系,同时在有效破坏、瘫痪敌作战体系上出思想、出智慧。
打通机制阻点。机制既是保证作战理论创新的重要条件,也是制约作战理论创新的重要因素,更是动力源。特别对于缺少战争实践的军队而言,机制和学术氛围在作战理论创新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近年来,我军“超前作战理论”出炉难的重要原因无不与机制和学术氛围有关,亟须引起高度重视。美军拥有当今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但仍非常重视通过完善机制、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感召和鼓励军事理论创新。比如,军事学术研究不设禁区、不限范围,不要求达成共识,对任何问题都可以进行开放式讨论,特别是机关、部队、院校、科研机构的军官岗位交流非常频繁,一些高级将领退职后仍从事军事理论研究,确保了新理论“井喷”式出现,并非常快速地应用到作战和军队建设之中,值得我军借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