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内热外冷?先减少种种认知误区(2)

“一带一路”内热外冷?先减少种种认知误区(2)

中国是学习型大国,“一带一路”是干中学,学中干,中国受益于西方的工业化,中国有责任把学到的东西跟周边发展中国家分享,所以“一带一路”也是学习效益的体现。总结两年来国内外的一带一路认识与实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历史与未来:从丝绸之路的文明割裂带到文明融合

首先,通过回顾历史,从认识论上,我们验证了“一带一路”的历史合法性。早在2000以前,欧亚大陆就通过丝绸之路连接在了一起,极大地促进了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其次,通过立足现在,我们证明了“一带一路”的现实合理性。因为就国内而言,我国国内的互联互通已经完成,为其提供了良好基础;就沿线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已经取得的成就激发了他们独立自强的斗志、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的愿望,这种后发国家所共享的价值观超越了曾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现代化发展模式;就区域而言,“一带一路”的建设通过各国合作提供公共产品,可以弥补亚洲基础设施的巨大缺口。最后,展望未来,我们认为虽然道路曲折,但是前途光明。尽管“一带一路”涉及的很多国家国家是文明的断裂带,但是在断裂之外我们也应看到文明的融合。风险虽然不可避免,但是机遇也切实存在。

现实合理性:合作产生的世界公共产品

第二是现实的合理性,因为亚洲基础设施有巨大缺口,“一带一路”需要中国和美国等其他国家一起合作提供公共产品,这才是中国“一带一路”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一带一路是虚实结合,是山水画还是油画?不是简单的倡议,是愿景和行动;它也是内外结合,国内学者提到了四个经济走廊和一个海上战略支点,在国际层面上有6个经济走廊。“一带一路”重新认识世界、走进世界,改变自己更好走向世界,我们改造世界的同时也被世界重新改造。

未来走向:不是千万级别国家的崛起

第三是实质、未来是如何走向?有很多人质疑是地缘政治还是地缘经济、还是创业等等。不要用近代化西方话语体系来理解“一带一路”,有学者质疑了“一带一路”,认为从历史上大国崛起来看,“一带一路”是大国崛起的表现,并与历史上的荷兰、日本、英国等崛起进行了比较,这引起了我们激烈地讨论。中国学者认为,首先,中国的复兴所涉及的不是仅是一个国家的复兴,更是文明的复兴,所以不能运用大国崛起逻辑;其次,中国的崛起规模巨大,是几十亿级的崛起,是个文明的复兴,跟以前千万级的崛起不能相提并论;最后,“一带一路”所涉及和解决的,远不是中国单个国家的发展问题,更是全球性的,比如环境、资源、文明等等问题,是解决全世界公共问题的手段。

合作机制:地方城市和国家的创新合作

最后,“一带一路”的合作机制主要可以在地区国别和专业领域两个方面展开。地方政府、地方城市如何参与“一带一路”?波兰学者通过例举成都罗兹和波兰之间容欧铁路的交流合作,表明了地方城市如何进行外事外交;台湾教授则从能源领域分析,如何通过进行两岸合作,并以此带动更广泛的东亚地区合作。

总之,世界日益增长的国际公共产品的需求与落后的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就是建设一带一路的动力。正如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一位阿拉伯学者感慨的:多少年来,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输出军火与动荡,为了攫取石油,只有中国带来经济发展合作倡议,我们求之不得!这就代表了世界的“一带一路”心声吧。近期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纷纷在“一带一路”大框架下通过战略对接、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等途径,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共赢发展,体现“一带一路”切实进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