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平台,按照建设“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总体布局,坚持保护“祖业”、推动事业、发展产业并举,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建设文化强省。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加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全民阅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传播正能量。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人才培养。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和传承创新,实施一批历史重大人文古迹再现工程。加强甘肃历史文化的活化宣传和价值挖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提高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统筹全省文化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加快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以重大文化项目和工程为支撑,加强文化资源优势转换,提升文化原创力和品牌影响力。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网络文化等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新文化业态,实施文化数字化服务工程,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支持鼓励省内骨干文化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依托丰富的历史、人文、民族、自然等资源,大力发展古色、绿色、红色、特色等彩色旅游业,加快培育自驾、低空、户外、徒步等新型旅游业态。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培育体育运动市场。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