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绝大多数字都是可以独立存在的、有意义的词,除了少数如鸳鸯、葡萄等连绵词和了、吧、吗等语句助词外。比如“猪”是个字也是个词,“肉”也是个字和词,认识了猪、肉这两个字后我们就掌握了猪、肉、猪肉、肉猪这四个词,猪肉是个新词但不是新字,不会有谁学习了猪、肉这两个字以后不知道猪肉什么意思。但英语就不同了,猪是pig,肉是meat,猪肉也可以组个词meat ofpig,但可能这个词就太长了,于是猪肉它要造个词pork,肉猪造个词hog。我们任何人学了pig,meat后决不知道pork,hog是什么意思,而它们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四个词要记忆四次,而我们汉语则只要记忆两次就掌握了四个词,2000多字差别就是几十倍了。我们这2500个常用字相互组成了4万多个词,如果用英语的方法学就麻烦了。一学期学2000词不少吧,还要学20学期10年呢!牛肉,羊肉等词在英语中同样如此。大家想不到的是,在我们的汉语字典中竟然没有猪肉,羊肉,牛肉这些词,因为实在不用解释猪肉就是猪的肉,羊肉就是羊的肉了。
中外语言出现新事物都要出现新词,这是相同的;但不同的是外语造个新词而汉语则是组个新词,汉字有强大的组词能力,几乎任何新事物出现都可以用已有的字组出它来,除了氮、氢、氧、钌、铑、钯这些字之外,中国人一般不要造新字,这几个字为什么要造新字呢?这是因为我们近代科技落后造成的,如果由中国人发现它们,或许可以用旧字命名它,比如金银铜铁锡就不需要造新字。这也是我们中国文化人可以看懂几百几千年的古代典籍的原因。古代那些词、句死了、变了,但词死字在,字意没变。“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字我们都认识,所以我们基本能看懂,能理解个差不多。而这在外语那里就绝对不行,很少有人认识古代的词汇了。
所以,汉语绝对不能用外语学词学文章的方法学习,而要以尽可能多和快地识字为标准,这就像解了汉字密码一样,汉字的本质是这样,我们应该这样学习。有人认为汉语比外语还难学,这是因为方法不当。用种水稻的方法种麦子一定种不好庄稼。
一、什么是识字革命:快速识字,以快速识字作为解决文化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我在哲学、教育、学习、汉语、创新等方面有较深的思考和成果。最有价值的是哲学革命,最可操作的是识字革命(“张广照快速新汉语”)。经过十多年研究实验,教材、教具、软件和教法等已较成熟。用这种方法,中国学前儿童和外国人半年(中国儿童100多学时,外国人500学时)就能认识2500多个最常用汉字,见识由这些字所组成的4万多个常用词和3千多段佳句,会说无数的中国话,全面地过了汉语的识、写、听、说关,已经实验证实。
先前小学生六年识字量是2500个常用字,过去是全国统一教材规定的这2500个常用字。后来教材是各省甚至地区自己编写,小学语文教材的常用字全国不统一,但大致至少有2000多是相同的。小学六年通过分散识字、学习课文才识完这些字,后来加速了识字进度,但也要在三四年级才能过关。现在只要100多个学时就完成了识字任务。
至于外国人学习汉语,2005年10月27日《国际先驱导报》《准备去美国教汉语吧》一文说:“据称,一个母语为英语的人一般得全日制苦读3年才能熟练掌握汉语,而要掌握一门西方语言则只需1年左右。”一年按800学时算吧。按照我们现在的方法,只要500学时就能全面地过了汉语的识、写、听、说关,比学西方语言用800学时要少。
我由衷地认为,祖先创造的汉字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鲁迅先生曾从音形意三个方面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音美:汉语一字一音元音结尾,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形美:汉字永远不变形,没有性、数、格、位、时态的变化。俄语法语名词有阴阳中性的区别;外语名词都有复数单数的区别;动词要变位,你、我、他、你们、我们、他们有六种位;英语时态也很复杂;名词处于不同的格位还要变格:主格宾格,“我打他”“他打我”与英语对比,汉语字不变形只是顺序变化就表示了相反的意思,而英语则应说“I hit him ”和“ He hits me”。三个词六种形式。只有汉字美得能够成为书法艺术;义美:一字如一画,栩栩如生。世界上的山和火差不多,但从英语的mountain,hill;fire的字中看不到山和火的影子,而在汉字中则可以看到。
在鲁迅所讲的三美之外我还要再加三美。
一是能够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需要,有人讲汉字要拼音化,此路不通;有人说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将淘汰汉字,结果汉字比任何文字都易于输入计算机,读图时代汉字更有生命力。我识字歌中说了“任你时代变,它总能适应”。
二是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汉语音随字走、以字正音,音变字不变,使得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作为一个巨型国家而存在,即使在分裂时期,对立朝代之间的语言文字并没有多大不同,最终促进了重新统一。中国有几千几万种方言似难沟通,但是字都是一样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字是最值得我们珍视和自豪的中华民族的魂根和基因。正是汉语“音随字走”而不是“字随音走”,才使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生机旺盛,才使中华广袤国土、亿万人民保持统一。广东人和北京人聊天,可能听不懂对方的土话,但写出来后就能交流。如果“字随音走”中国能出几千种语言!那就分裂容易交流难了!据说周边一些国家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就遇到了不少困难,许多事物要精确区分还必须用汉字,恢复汉字的呼声有渐高之势。
三是易学,认识三两千字就基本够用,这是何等智慧和难得,我们祖先创造的汉字这么美丽、这么好学,中国人要研究汉字的本质,要认识到汉字的优越性,这个问题意义重大,价值不可估量,可以说利国利民、利人利己。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