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敬鬼神而远之?敬什么意思?就是要敬畏,对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要敬畏,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没有敬畏,什么都敢做,这叫没节操、没底线,这个社会会出大问题的。我们对大自然要敬畏,对未知的东西要敬畏。人有了敬畏之心,才有底线,才有操守。孔子说的敬鬼神意义在这里,我们有一颗实敬畏之心,对大自然的敬畏,对我们人类所不知道的东西的敬畏,这个时候我们人类才有了操守和底线,才知道什么是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
那么,什么叫远之?就是不要走盲目崇拜的道路,不要盲目崇拜而迷失自己的道路。人类的救赎到底靠谁?靠人类自己。所以,一个人违法犯罪,不管你到哪里祈祷,该抓的还得抓,该承担的责任必须得承担。那么,怎么避免这个恶果?用孔子的话,叫自强不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奉公守法的人,君子务本的人,这样才能不被那个恶果所缠缚,自己做好才是根本的解决之路。所以,为什么要远之?就是中国文化的八个字:命自我立,福自己求。所以,中国文化实际上写的是大写的人,是自己要为自己生命负责的人,谁来救你?自己来救自己。所以提高境界、拓展智慧、完成人格,然后净化心灵,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提升,在给国家在给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来对社会好,也对自己好,这就是皆大欢喜。
所以,孔子提出那么多境界,怎么做,孔子自己都说了。
(三)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最后,孔子对自己的一生,实际上有一个小结,这个小结我就当做对孔子思想介绍的结语了。孔子说,他这一生,怎么成长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圣人的这一生,他从十五岁志于学,一直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做了这个概括。我的看法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从孔子成长的一生中间,来吸取智慧,把孔子当做一个标杆,当做一把尺子,对照自己,和他老人家比,我们缺什么。
比如,十有五而志于学,什么叫志于学?就是孔子在十五岁的时候,这一生要做什么,都已经非常清楚了。我们多少人活了三四十岁,都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还在碌碌无为,还不知道此生的使命和责任啊!有人问了,有没有人做到的?周总理十二岁“为中国而崛起而读书”,也是这个状态。所以,十五有志于学给我们的启发是,一定要知道此生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人的一生,说起来八十年、九十年仿佛很长,可是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要知道自己这一生的追求是什么。
三十而立,什么是立?孔子到三十的时候,看问题、处理事情,基本的格局就立起来了。我们现在很多人一辈子都立不起来,听到张三说张三有理,听了李四说李四有理,某一个海外归来的人一说西方多好,就觉得多好。到底人应该怎么看问题?要立起来,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考,要有自己判断的能力。很多人陷入到传销里面,进去以后,一两天就已经完全被洗脑、征服了。我们听到各种观点,听完之后,用中庸的话,要明辨之啊。你难道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没有理性判断的能力吗?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三十而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自己关于人生和宇宙等重大事情,有了一个基本判断之后,再听各种学说,就知道该怎么取舍,该怎么判断。
四十而不惑,就是对道理上都很通达,看什么都很通达。可我们多少人有惑啊!工作里有很多惑,人力关系有很多惑,包括自己升职的过程中,发展遇到很多障碍,有很多惑。可是,孔子四十岁的时候,他看这些事情都已经不惑了,不惑这背后有秘密的。世间的规则都有因和果,任何事情的出现,必有其原因,任何事情原因苗头出现了,必有其结果。理解这个道理之后,你再看事,你的嫉妒也好,你的不解也好,都会消解很多,像孔子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什么是知天命?这个境界很深,一个人知天命,就是一个人,不仅是对外部的道理很通达,而且是对自己在宇宙中间应该怎么活有了领悟。如果“四十而不惑”是对外部的一种通达,“知天命”则是指我本人(孔子本人)在宇宙中间,应该有什么样的使命,该做什么,不做什么,他很清楚了,这就是知天命。知天命的境界,就是我们这一生,该做什么,不做什么,这要很清楚。
六十而耳顺,什么是耳顺?我们现实中做不到,我说你好,你高兴;说你不好,你生气。表扬你优秀,你美滋滋的;说你这个人不咋地,你就生气。你为什么不耳顺?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对小我的执著,你的话符合我的想法,我就高兴,当你的话不符合我的想法,我就生气。这就是被小我紧紧地包裹了,只有把小我打开了,没有小我了,拥有了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时候你听到什么都耳顺。这就是孔子的修为。
到了七十岁的时候,从心所欲不逾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做什么也不违反规矩。这个境界非常大,我们现实中的人,如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得做多少违法乱纪的事儿?可是孔子说不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心所欲还不逾矩,他的秘密是什么?秘密就是孔子把心中那个污点给去掉了,把很多人性的弱点给克服之后,心中留下的是什么?用孟子的话叫良知。用我刚才打的比喻,就是光亮的珍珠,光芒四射,孔子都找到了,找到以后,按照那个良知去做事,超越了人欲境界,从心所欲,就完全是道德的境界。道德的成名之后的境界,而不逾矩,这个时候我们说四个字:人与道同。人和宇宙的大道是一体的,孔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都不违背道。这就是孔子的一生。
这里,我再就“六十而耳顺”跟大家说,正是因为我心中有我执,才造成我们生命中那么多障碍和不愉快。当我们看到一件事很生气,起源就是它不符合我心中的我执。人生的很多冲突都在那里,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了,你就把我执给放下了。把自己的我执放下多少,你的生命就会开拓多少。你把我执放下得差不多的时候,宇宙是我心,我心是宇宙,那个境界打开以后,再看世界,春花秋月。用那个境界看世界的时候,用佛经的话,叫“直心是道场”。心中没有障碍了,再看这个世界,就是另外一番局面,因为把小我打掉了。这个时候,宇宙、人生是一体的,那个境界就生成一个大我。
二、孟子的智慧和精神
各位朋友,我们说完孔子的思想之后,再来了解一下儒家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思想家——孟子。孟子的思想主要是集中在《孟子》这本书中,它是记载孟子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本。反映孟子思想的语句非常多,我跟大家分享两句话,从中来学习孟子的智慧和精神。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句话很简单,可是它的内容很深刻,对于我们的人生非常有教育意义。在孟子看来,成就大事的人物,不失赤子之心。什么叫不失赤子之心?很多人在小时候,或者青春年少的时候,说几句狂话,发一些感慨,谈一些人生的理想。比如说,有的人没有考上公务员之前说,我要做一个好官,我要捧着一颗良心给社会做事;很多人在创业的时候说,我要做一个有教养、有公益精神的企业家,成就一番事业以后,不仅自利还要利他,还要给社会做事。很多人实际上是有这个初心的,可是等到成长到一定程度以后,在社会的大染缸中,经过历练之后,坏掉了,把内心那份曾经对人生的承诺,对社会的情怀、担当和使命丢掉了。这种情况非常多。所以,一个人说几句大话,承诺承担一些使命和责任并不稀奇,难在哪里?难在说了以后,用一生的时间去证明它、践行它,这一点了不起。周恩来总理为大家所尊重有很多原因,他12岁的时候就发下宏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一个积贫积弱、灾难深重的时代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大家看他的一生,从12岁说这个话,一直到去世,无论经历多少艰难困苦,始终围绕着为中华之崛起在努力奋斗和工作,这就是一个人的伟大之处。
《华严经》中有一句话,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最初做事是有发心的,发心非常重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价值观是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如果第一个扣子错了,剩下的扣子就会全扣错。什么意思?一个人的价值观如果是扭曲的,他的行为就会扭曲,他的人生就会走错道。那么,初心是什么?初心其实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是一个人的愿,我要怎么活,我要给社会做什么样的贡献,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就是初心。那么可贵在哪里?可贵的不仅是有这个初心,关键是不忘初心,用孟子的话,就是不失赤子之心。比如说考公务员之前,一个人说了,我一定要用公权力给社会、给老百姓实实在在做事,这个发心很好。考上以后,成为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乃至成长为高级干部,随着权力的增大,诱惑也越多,考验也越多,可是不管地位怎么变,永远不丢掉心中对国家、对人民那份沉甸甸的承诺,永远做一个一身正气的人,了不起。比如创业的人,我自己现在很困难,我创业干什么,我要帮助很多像我这样困难的人。最后,当成为一个优秀企业家的时候,资产多少亿,甚至上百亿的时候,仍然不忘当初自己对人生的那份承诺和担当。不仅自己好了,还成就别人,帮助很多人改变命运,这就叫“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我们这一生,有一份美好的愿景,有一份美好的初心,这是可贵的,比浑浑噩噩,不知道人生该怎么活要好。可是,更重要的在哪里?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所以大家常听到一句话:这一生听了很多道理,可是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大家可能很熟悉,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不是,听了很多的道理,不是一定过不好这一生,听了很多人生好的道理,但是关键在做了没有。如果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它,去做它,一定会改变命运。所以,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永远不丢掉自己对人生的那份承诺,不管赚多少钱,有多高的地位,永远都对社会、对人民有一颗兢兢业业的心,有一颗成全别人、服务社会的心,这样的人尤为可贵。
孟子还有一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大家从小就知道,可是这句话包含的深意,大家可曾想过?孟子的这句话给我们什么启发?就是人这一生,如果想做成一番事业,必经过一番洗礼。上天交给你多大的使命和责任,先要给你一个多大的考验。当你经历并且通过了这个考验的时候,才有一份感天动地的使命和责任交给你,否则你担不起来。大家看一看历代的帝王,包括刘邦、李世民、朱元璋等等,哪一个不是经历千难万苦,九死一生?正是在血雨腥风、九死一生的艰难困苦中,才走出了伟大的英雄或者伟大的领袖。所以孟子就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有几个大的考验,我给大家分享一下。人这一生是一场修行,所有遇到的事都是对你的考验,如果我们不能通过这些考验的话,人生必出现大坎坷,甚至人生就终止了。反过来讲,如果人生所面对的考验,你都能走过去,你必然成就一番事业。有哪些考验?
第一个考验:苦难。我告诉诸位,吃多大的苦,就有多大的福报;能吃多大的苦,就能担多大的责任。一个人吃了苦之后,能挺过来、站起来,这种人必成就一番事业。拿我们党来说,中国共产党最初仅13人在上海开会,经过第一次到第五次反围剿,后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开始长征,长征之苦不是常人能想象的,一双草鞋走雪山草地,几万里的征程,可是她就能走出来。抗日战争时期,有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华民族的那份巨大压力,再加上国民党政府时而反共,我们党经历的考验是面对多个敌人、多种障碍。可是,中国共产党走过来了。所以,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不是偶然的,是经过多少苦难走出来、历练出来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