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王小广:2023年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拐点

王小广

王小广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

视频专辑:http://www.71.cn/2016/0111/859274.shtml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6/0111/859286.shtml

精彩观点:http://www.71.cn/2016/0111/859295.shtml

  PPT:http://www.71.cn/2016/0111/859310.shtml

我想就宏观经济的一些热点问题来谈谈我的看法。

下面我就五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介绍。这五个题目实际上也很大,像新常态,怎么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是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新常态”是2014年最热的词,2014年5月份,习总书记在河南第一次提出了“新常态”这个词,实际上是一个重大的判断,是对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形势、阶段的判断。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它、认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适应它、引领它,引领它就是走在前面。我觉得这个热点问题可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强调我们的挑战。我们的挑战很多,我概括为三大问题、两大危机。我认为现在经济面临的困难很大,经济下行压力也很大。传统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我们把发达国家金融危机之后进入的经济发展叫深度调整期)。尽管中国目前不算发达,还在发展中,但是我们的潜力很大,我们的传统产业(高耗能行业、房地产行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都处在深度调整期,这对我们的压力是很大的。那我们怎么应对它?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了一套方法,我把它叫做三个结合思路。这是关于政策方面的介绍。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怎么去把握未来两三年的形势。2015年、2016年、2017年是近期,但是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十三五”面临什么样的形势、什么样的趋势,现在就要作出判断。2009年上半年,我作为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的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研究“十二五”。当时我们作出了一些研究和判断,同时社会上也形成一个主流的判断,是讲我们微型反转以后,中国经济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回升,到了2010年我们的增长速度又达到10%以上,2010年我们GDP达到10.4%。专家学者以及整个社会对当时形势的判断是错误的,各个地方“十二五”规划就以这种判断来作规划,最后怎么样?很多的地方政府、企业,甚至外资企业当时对未来五年发展趋势的判断都是错的,所以,为什么我们现在有那么大的困难、那么大的压力?就是我们当时对未来的研判是不当的,造成了现在被动的局面。中央“十二五”规划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因为我们的增长速度是7%,但是地方明显是有问题的。怎样看待未来趋势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又到了这个结点上,2016年就是“十三五”,“十三五”的五年中国经济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我们这个行业、这个趋势是什么样的。这个我会做一些我的看法分析。

最后一点是关于产业发展机会,这里面有我的一些观点和判断。今天围绕这五个热点跟大家交流。

一、 正确把握新常态的内涵和特征

我刚才说了,新常态这个判断是重大的判断。重大到什么程度?它反映了中国三十年变化的特征。

毛泽东时代有些重大判断,我们采取了叫重工业优先。我们优先干什么?发展钢铁,以钢为纲,我们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同时我们要准备打仗,这是判断。当然,当时也确实面临严峻的形势——冷战,所以不是我们不开放,就是开放了也没用。现在很多人对于改革开放前的那一代的领导集体指责很多,我认为都没有准确地把握那个时代的特征。这是我简单说说,他们处在那个时代,环境就是那个样子,这个判断也不见得不对。西方发达国家也有这样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冷战是为了防止彼此间发生世界大战,确实是在那样一个形势下提出的一个判断、一个思路。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重大判断是什么?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前后,我认为是两大判断:第一个判断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不用去战备,国际上从对立走向合作。那我们可以利用外资,利用外部的,利用资本主义的,利用市场经济的一些东西。这个是很重要的判断,对于毛泽东的判断也是颠覆性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既要和平,又要发展,大家都在追求发展、改善生活,这是第一个判断。

第二个判断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是建立在两大判断基础上的。就是我们很穷,水平很低,我们需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促进发展,这个判断非常重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就是靠这两个判断,聚精会神地搞发展,出现了这么一个局面。

但是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展还是需要的,但是发展的环境和要求变了,你想追求高增长不可能了,产生了很多问题,负面的东西显现了。所以从2012年底、2013年初开始,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大家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其中关于发展只讲了一句话,但我认为这句话非常重要,就是当前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一个讲发展,一个讲改革,但是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新常态,新常态就是新阶段。它的特征是什么?也就说它跟过去三十年是不一样的,新常态对应的是旧常态、旧状况。我们过去是靠拼资源、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出现了持续三十年的高增长。2015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五问中国经济——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形势》,再一次重申新常态,第一个就是经济增长速度下来了,从高速到中高速,是个常态,我们要适应它,这个是规律性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增长重点或者叫增长点,不同的经济结构、不同的环境,也有不同的使命、目标。新常态实际上就是新阶段,它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这是常态。我记得2008年的时候,中国经济增速从上一年的14.2%,一个季度就下降到10%,下降了4个点。你们看看,半年时间中国经济增长从高点回落4个百分点,当时就有压力。

金融危机前,我记得很多舆论界学者们就讲,中国经济要“保10(10是我们的常态)”。后来遇到金融危机,10保不住了,开始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估计的不会那么大,保9吧。最后金融危机四季度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9都保不住了,那就保8吧,回到朱镕基那个时代,保8。这是真实的,我讲的这些东西都不是瞎说,都是我了解的当时的、甚至中央的这些学者们普遍的看法。一年中调了三个目标,从10降低到9,从9降到8。因为这种变化太突然了,大家根本就没想中国经济有一天会降到8%以下,而且会是个常态。所以正是因为这样的判断,我们才会出台4万亿的投资,才出台一揽子的刺激方案,一定要把中国经济拉上去,拉到10%,最后结果怎么样?2010年我们拉到10.4%,最后怎么样?有学者就开始判断,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周期,都是瞎扯。

你研究没研究过这个趋势?这个变化是深刻的,是一种历史性的变化,是规律性的变化。这是我们要理解的。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刘玉婧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