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一般信念”:信笃不惧行之不力(3)

“铁一般信念”:信笃不惧行之不力(3)

(三)

肩上责任越重,信念越是巍峨。用铁一般信念,积极拥护、支持、参与改革,在强军征程上披荆斩棘、阔步前行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军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坚决打赢改革这场攻坚战,努力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充分宣示了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务期必成的铁一般信念。

改革强军是先进军事文化力量的实现和确证,也是集体信念的彰显和体现。这种信念,肇端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文化传统,激荡于建军80多年来的苦难辉煌,凝聚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伸张于一代代官兵的无私奉献中;这种信念,表现为一种文化精神,凝聚为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极大的精神张力,渗透到改革强军的各个领域、各个机构、各个战位,不断激发改革能量,最终形成制胜力量。

当前,在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征程中,如何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强固铁一般信念,强化官兵的文化认同和行动自觉;如何用铁一般信念强化高度的文化自信,全面推动改革各项举措落地,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历史地看,人民军队之所以有一种敢战敢胜的英雄气概,之所以有一种改革创新的精神气质,之所以有一种毅然决然的意志品格,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坚持科学理论武装。正是我们始终坚持以先进的革命理论为武装,使我们这支军队信仰崇高,信念坚定,懂得为谁扛枪打仗,具有与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军队相比所完全不同的性质宗旨、精神气概和崭新形象。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凝聚了广大官兵的信念信心和革命意志,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与时俱进地不断推进我军改革创新,始终保持了一种锐意进取、意气风发的蓬勃朝气和盎然生机。

改革不改向,变革不变色。推进改革强军,必须坚持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引,用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强化官兵的政治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既是政治要求,也是行动遵循,更是一种文化自觉。广大官兵要自觉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思考认识问题,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改革决策部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用铁一般信念积极拥护、支持、参与改革。

“肩上责任越重,信念越是巍峨。”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深刻性、复杂性前所未有。所面临的困难更能激发我们奋勇前行的斗志,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磨刀石。毛泽东曾说:“困难不是靠身子来躲的,而是要靠勇气来压的,只有你把它打倒了,它才能让你站起来。”信念只有在积极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和发展,才能够得到加强和锻炼。我军历来有敢打善打硬仗的传统,今天深化改革,有困难、有风险、有曲折,都不可怕,关键要勇于面对。越是难度大,越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决不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要拿出那么一股劲儿、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在攻坚克难中进一步强化信念、增强信心。

信念不仅决定着事业的高度,也决定着品格的高度,是文化之于人最为核心的本质反映。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在面对机构等级变化、职能部门调整、个人进退去留,在涉及利益调整的问题上,考验和衡量着每名官兵的党性观念和胸怀境界。改革必然有人作出牺牲,为了强军兴军,我们同样要信念如磐、义无反顾。

信念的坚定需要在文化的培育中立根固本,信念的坚守需要在文化的导引下不断参与实践而得到加强。改革绝非一时之事,强军绝非一日之功。当前,要为改革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舆论导向和风气导向,把工作往官兵心坎里做,努力把强军兴军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凝练文化、萃取信念、推进工作,为强军文化注入最生动的素材、最活跃的元素和最丰富的实践。

信笃则不惧行之不力,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只要我们胸怀铁一般信念,就能披荆斩棘、阔步前行;只要我们能够躬信笃行、勤于践行,就能在深化改革中不断熔铸铁一般信念,激发强军精神,汇聚强军力量,助推强军实践。信念所在,事业有成;信念所达,强军必成!

(执笔人:余远来、孟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