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土司制度在当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管理上的积极作用
土司制度能够存在几百年,是社会容量大、适应性强的以封建领主制为主的社会制度,自有它的优长,能较好地兼容和适应民族复杂地区的多种经济生产方式,它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均具有积极作用。
1.政治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土司制度利用少数民族中的上层人士控制地方政权,改变了西南广大少数民族各自为政的分散局面,形成了大一统国家政治体制,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统一,解决了天高皇帝远、中央政府管不到的问题,避免了国家分裂,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意识”得到强化,稳定了边疆地区的社会秩序,达到了中央王朝政治上对民族地方统治的目的。如果不统一,少数民族政权可能就是灭绝殆尽或者割据、分裂。世袭土司成为朝廷命官后,土司肩负“守土有责”(最大特点)重任,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稳定边疆社会秩序。土司地区精壮男人就是兵,负责维护辖区社会秩序、生产秩序,抗击外来侵略,保家卫国。如抗倭等,鹤峰容美土司曾以48人击溃桑植1000余人的侵袭;明代嘉靖年间,年届八旬的土司田舜年率部赴浙江沿海抗击倭寇,所到之处令倭寇闻风丧胆。
2.经济上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土司制度是王朝统治者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当地经济基础和民族特点出发,通过兼容和适应民族复杂地区的多种经济生产方式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它不改变当地社会的经济结构,保护了当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又吸纳各民族尤其是汉民族先进生产技术,生产有了大发展,中央在边疆地区驻军耗费大,实行土司制度后,一些地区自给有余,一些地区支出大大减少,达到了既稳定地方又获取贡赋的目的。
3.文化上保留了各地民族特色,让地方民族特色文化得以传承
让当地人管理当地人,土司熟悉本民族习性,尊重民族特点,很好地保留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在一些民族地区,开明土司兴学堂、办教育,大大提高了当地民众的文化素质。容美土司看重文化艺术,客观上推动了土司时期鹤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据记载,鄂西山区土家人的西兰卡普早在秦汉时期就成为上奉朝廷的贡品,从宋代开始,土家织锦工艺日益兴盛,成为市场交易中的常见物品。改革开放后,西兰卡普作为土家族特有的工艺品,已经从山寨走向全国,乃至于走向世界了。
1985年,土家族老艺人叶玉翠与汉族工艺美术家李昌鄂合作的五幅《开发山区》织锦壁挂,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获得好评。打花老艺人朱么妹、熊经文织的两幅壁挂,一幅参加过加拿大的中国工艺美展,一幅参加过坦桑尼亚、赞比亚的中国工艺美展。
唐崖土司王城建于元朝初期,鼎盛于明朝,历经470年,鼎盛时期覃鼎土司得到明熹宗朱由校亲御笔亲授的“荆南雄镇”、“楚蜀屏翰”的牌匾,还有人文景观田氏的石人石马、土王夫妻墓等,唐崖土司是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土司遗址,2015年7月申遗成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