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坚持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总原则的基本要求
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总原则,是全面推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基本遵循。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逐步展开,必须结合各项改革任务和要求,深刻理解这个总原则的科学内涵,牢牢把握坚持这个总原则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改革正确方向,更好地推进各项改革落实。
首先,坚持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总原则,就是要通过一系列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的核心要义,是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要求。中央军委负责领导管理全国武装力量建设,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运用。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军委主席为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这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根本军事制度,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最高实现形式。在过去一个时期,我军实行的总部、军区、军种领导指挥体制,集管理、建设、指挥于一体,各级权力过于集中,部门条块分割明显,各项职能不够顺畅,暴露出不少弊端。特别是四总部代行了军委许多职能,客观上不利于军委统一集中领导。
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发挥我们军事制度的优势。尤其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面对打赢未来战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新形势下政治建军的根本任务和核心要求,就是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次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就是要通过一系列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进一步固化下来并加以完善,强化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军委主席负责制,为真正使军队的最高领导权、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提供坚强的组织体制与机制保证。这既是对党指挥枪光荣传统的一脉传承,更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大制度体制创新。坚持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就是要从职能定位入手,军委机关以主要精力履行战略谋划和宏观管理职能,真正成为军委的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战区和军种也不再是权力很大的“一方诸侯”,而是在军委统一领导下,依据军委赋予权责,战区以主要精力研究打仗、指挥作战,军种以主要精力抓好部队建设管理,确保军委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的有机统一。必须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高度,深刻理解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核心要义和根本要求,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权威,坚决维护军委主席负责制的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并把它贯穿和体现到各项改革中去。
其次,坚持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总原则,就是要通过构建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确保高效指挥。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基本作战形式,也是当今世界强军作战的基本样式。在这方面,尽管我军从联合作战理论到联训联演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实践,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不少短板,与世界强军差距比较大。这次领导指挥体制改革,从军委机关重塑与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健全,到重新划设战区与战区联合指挥机构有序组建,实现了由大军区制向战区制的转变,构建起了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链条,必将为我军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形成,推动联合训练、联合保障发展,提供根本性的体制机制保障。
构建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就要紧扣信息化战争联合制胜的内在需求,一是把战区指挥的职责定位明确下来。战区作为本区域、本方向唯一最高指挥机构,其指挥权责是中央军委赋予的,这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存在形式,所有担任战区作战任务部队,不分军种兵种,必须坚决服从战区指挥。这是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的基本特征,更是坚强的党性意识在未来复杂战场形势下的过硬体现。二是把军兵种作战力量自觉融起来。在联合作战中,参战的各军种在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围绕共同目的开展作战行动。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和作战的不同阶段,各军种既要勇“唱主角”,又要甘“当配角”,善“补好台”,把各自军种优势自觉融合成为效能互补、一体联合的作战力量,以“一个拳头”打击敌人。三是把联合制胜观念强起来。“联战先联指,联指先联心”。这个“心”,就是联合制胜的军事思维与作战理念。只有通过联合制胜观念,并升华固化为运行机制,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整个指挥链条、作战单元链条、作战要素链条才能实现无缝链接。因此,必须按照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总原则要求,抓紧建立健全有关联合作战指挥的法规制度与标准程序等,强化各军种的全局观念和联合意识,保证战区指挥权责落到实处,保证联合作战能力形成并发挥最大效能。
再次,坚持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总原则,就是要通过完善合理的领导管理体系,确保科学谋划和加强部队建设管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军长期由陆军占主导,战建职能合一、建用一体,难以适应现代军队专业化分工要求,难以适应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求。这次领导指挥体制改革,从军委机关到战区层级、从领导管理体制到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进行一体化设计,军委机关下放代行的军种建设职能,剥离具体管理职能;成立陆军领导机构,补齐了我军组织体系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结构性短板,健全了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这些重大举措,打破了陆军占主导的局面,实现了领导指挥体制上的作战指挥职能与建设管理职能的相对分离,也实现了军队建设模式由建用一体的大陆军主导体制向军种主导、专业建设的转变,为打造精锐之师奠定了体制基础。
完善合理的领导管理体系,就要着眼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一方面加强科学统筹,实现需求对接。仗怎么打,军队就应怎么建。新领导指挥体制形成后,战区根据未来作战任务以及平时组织战备和军事行动需要,必然会对军种力量建设提出特定需求,同时从武器装备、编制体制到后勤保障等,也会对军委机关部门提出协调需求。能否实现军委、战区、军种在力量建设上的需求对接,直接影响军事力量建设的效益。这就需要建立完善一整套科学统筹、需求对接机制,有效提升军队建设管理效能。另一方面发挥军种主导、专业建设的作用。现代军兵种内部专业多样、技术复杂。特别是随着新军事革命的深入发展,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明显,战场不断从传统空间向新型领域拓展,必将催生新的作战手段、新的作战编制,乃至新的作战力量。必须坚持军种主导,使其能够在军种建设上着眼长远,通盘筹划,一体实施;能够密切跟踪世界军事力量建设动向,加强信息化战争所需的新型力量建设,不断调整优化力量结构与编制体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新型力量建设对部队带来的新要求,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使我军走上专业化、体系化、科学化的现代军事力量建设之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