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谬误(3)

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谬误(3)

摘要:新近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种”主张,所有历史观都带有终结论色彩,要么终结在现在,要么终结在未来。在它看来,马克思的历史观把想象中的未来共产主义当作历史的终结点,否定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历史,从而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

三、用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价值观衡量中国的发展道路

把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价值观视为不可逾越的历史极限,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的主要观点之一。在他们看来,近代以来的外来侵略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痛苦,但更多的是给中国带来了新型的现代文明。如果当时我们不反抗外来侵略,而是执行一条“孙子”(论者强调说:“不是《孙子兵法》的孙子,而是爷爷孙子的孙子”)战略,便可搭上一条顺风船,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很可惜的是,我们却用“民族独立”的名义将其拒之门外;新文化运动开启的启蒙被救亡所压倒,被性急的年轻人所抛弃,从而导致出现一系列问题;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改早了、改糟了,因此,要补课、要走回头路;尽管近3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根本不值一提,唯有彻底废除“四个坚持”,才算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从这些观点来看,不管是主张采纳“孙子”战略,主张重新启蒙,还是主张补课,走回头路,或者是主张废除四项基本原则进行所谓彻底的改革,其背后都有一个理念,即资本主义不可超越,舍此另辟蹊径都是徒劳无功的,都是对人类文明大道的背离。

怎样看待历史虚无主义的这一主张呢?列宁在批判主观社会学家把“一般社会”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时,就曾深刻指出:不去研究具体的社会形态,不去对特定的社会关系进行实际的研究和客观的分析,就“从空想开始”提出一个抽象的“一般社会”来。“资产者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现代制度的特征硬套在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身上。”(《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4页)历史虚无主义者的错误与此相似。他们无视“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8页)他们无视近现代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不懂得启蒙如果离开救亡这一前提,便会不可避免地走向瓦解。他们也无视新中国在强敌环伺的国际形势下,已经失去了走欧美、日本等国工业化道路的各种有利条件,唯有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才可能较为平稳地迅速完成工业化的重任。他们更无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功伟绩,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在他们心中有一个所谓“完美社会形态”的标准,凡是不符合其设想的社会便被斥为背离了人类文明大道。而事实证明,他们这种所谓的“完美社会”、“一般社会”,不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代名词。

新近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种”主张,所有历史观都带有终结论色彩,要么终结在现在,要么终结在未来。在它看来,马克思的历史观把想象中的未来共产主义当作历史的终结点,否定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历史,从而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这就不如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把历史终结在现在”那样科学,因为“启蒙历史图示去掉未来阶段,就等于是树立了一个现实标准的原则,它指出美好的事物就存在于人们眼前的现实世界中……建立了一个现代的思维方式和新的历史观”(尹保云:《要警惕什么样的历史虚无主义》,《炎黄春秋》2014年第5期)。按这种观点的前提和逻辑,要想不陷入他们所称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唯一的出路就是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放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放弃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否定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所做的一切努力,转而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的完满性,走上其所宣扬的资本主义道路。

总之,无视中国具体国情,以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价值观为衡量标准,试图推动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制度与之接轨,并以此扭转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是历史虚无主义始终不变的企图。可以说,这是“历史终结论”的又一版本。

责任编辑:李琨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