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同创新牵引京津冀协同发展(2)

以协同创新牵引京津冀协同发展(2)

——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6日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构筑多中心、网络化的区域空间结构,支撑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

从京津冀地区来看,城市等级规模体系不尽合理。有发达且人口和功能集中的超大城市北京、天津,却缺少能起到分担人口和功能的特大城市,大中城市数量和密度也都明显少于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城市群。就北京而言,人口和城市功能布局的不合理集中体现在“过密”与“过疏”并存。2014年,北京城六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327人,是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密度的8.6倍和42.8倍。城六区的人均GDP为11.7万元,是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2.3倍和2.6倍。与面积基本相当的东京都相比,城六区人口密度高于东京都的6029人/平方公里,但人均GDP显著低于东京都的6.5万美元。北京城六区集中了全市70%的产值和就业岗位,服务业更是集中在中心城区,全市服务业80%的产值和85%的就业集中在城六区。此外,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仍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区,比如全市80%的一级一类幼儿园、65%的重点小学、超过80%的三甲医院分布在四环内。

考虑到北京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特别是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如果经济活动和人口继续在北京中心城区集中,则会产生更大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问题,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地价上升,城市安全无法保障。疏解中心城区的功能,需要协调中心城区和郊区的功能关系,需要加快北京各类副中心和新城建设,在市域内形成多中心空间发展格局。中心城区应主要承担首都“四个服务”功能,即政治、科教文化、国际交往等首都功能和金融、商务服务等高端服务功能,其他经济功能和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应向郊区发展。中心城区的功能疏解不应仅理解为将中心城区过度集中的功能(功能存量)向外转移和疏散,而应着眼于严格限制中心城区不合理集聚的城市功能的进一步集中,即对功能增量的疏解。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不仅需要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结构,更需要通过在京津冀地区打造若干个区域功能中心来实现。根据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条件、经济社会联系、城镇空间分布格局、交通体系现状以及各城市发展定位等,京津冀地区应努力构筑“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发展格局,这也是京津冀地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需要。“多中心”即为重点发展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沧州等区域中心城市和其它一些大中小城市,提升除京津两大直辖市之外的城市规模等级及其功能;“网络化”即以基础设施为依托,借助区域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将区域发展的多中心特征从形态上延伸到功能上。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