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

【2020-0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29-1445(2020)01-0063-0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思想,开启了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整体科学规划布局。京津冀协同发展包含规划一体化、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城市群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等多元化的综合发展目标。当前,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架构初步形成、区域一体化格局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要合理规划和构建区域经济结构,推进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均衡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让京津冀区域成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发挥其在引领和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满足协同发展需求的规划一体化

2019年1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强调:要从全局的高度和更长远的考虑来认识和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增强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下更大气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①。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为京津冀区域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撑。《意见》中提出京津冀的发展目标包括:强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加快建设统一开放市场、构建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区域一体化即将在2020年步入第二阶段,也是“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关键阶段,完善的政策体系将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这为新时代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指明方向。首先,从政府治理方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治理能力,有效引导区域一体化发展。坚持京津冀一体化科学发展,对三地区域发展目标进行整合,缩小城市差距,建立财政转移、产业转移、人才转移和科技转移的保障机制,发挥三地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以平衡区域协调能力为主导。其次,通过制定跨区域协调管理机制,确保跨区域协作整体格局的发展。在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基础上,明确各区域的优势功能地位,在“主动对接、错位发展”中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提升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整体竞争力。

健全公共服务标准完善基础设施一体化

健全公共服务标准完善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奠定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多元一体化的基石,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大推动作用。首先,要破除制约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制度保障;立足京津冀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跨区域社会保障服务,完善区域公共服务标准,优化养老服务的合作;促进金融一体化服务功能,规避三地间金融领域的风险;深化区域人力资源协作,持续开展劳动保障法治协作,推动协同发展一体化取得新成效。其次,整合三地文化旅游资源,挖掘特色经济资源的再利用,促进文化服务和国际交往服务;联动发展体育产业,整合区域环境建设,促进体育服务和市政服务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的一体化。最后,通过对区域内食品安全的管理和监督,强化区域食品卫生相关机制的实施;以满足市民需求的民生问题为关注重点,增强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深化拓展京津冀交流合作,创新合作发展体制机制,加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对接合作,推动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建立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市场一体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布局承载重大的历史使命,要建设成为具有较大影响的城市群、产业带。首先,从城市发展、产业转移、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入手,以经济发展战略为导向,塑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有效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应围绕市场发展一体化的目标导向,完善市场机制、互助机制、合作机制、利益补偿机制等,在促进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优化区域互助机制、深化区域合作机制的同时,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其中,雄安新区建设将为北京发展延伸空间,在优势互补、融合互动中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体化。其次,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立足于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对首都核心功能不断优化提升。制定有针对性的引导政策,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合力,高质量高标准促进雄安新区的发展建设。利用三地优势资源和区域治理基础条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和发展策略,构建合理转移产业的空间布局、运行机构和经济结构,培养区域一体化市场机制,通过三地协同发展实现功能协调,提升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与区域总体规划的衔接质量。最后,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一体化,提升区域发展进程中的整体性、联动性和协同性。运用新时代首都城市治理生态体系进行生态环境联防,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优化生态空间的生态屏障,构建绿色生态走廊的健康环境状态,奠定以修复和建设为主线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基础,利用三地协同治理一体化发展的建设目标,创建优势生态环境,并以此转化发展生产力的经济优势,积极探索跨区域优势资源的综合管理及合理利用。

统一发展定位助推城市群一体化

2019年8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例行发布会指出:城市群内的都市圈发展常态化协调机制,可以有效支撑区域内协同发展的一体化,有序发展的集聚功能,会带动区域的持续发展,增强利益共享和成本共担机制。随着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城市群已成为一个参与区域和国家经济活动的全新主体,国家发展规划对城市群一体化的助推是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首先,产业发展错位互补、津冀两地成为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重要承接地,合作建立在全球竞争力产业集群基础上,并将此作为未来城市集群发展的起点和基点。“市场化引入”和“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城市群一体化,“要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同时,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其次,叠加优势,打造优势的四圈空间格局②,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在产城融合提供双保险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内功能互补的核心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构建多中心的网络治理体系的导向作用。出台对产业更有利的扶持政策,以打造优质产业生态环境助推城市群一体化。凭借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组织保障三地联动,协作互助,建设大都市功能圈和协作功能圈,以及带动三地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的辐射功能圈。同时,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构建经济联系紧密、空间组织紧凑的一体化城市群体。最后,稳步建设区域发展的两翼新空间,通过细致准确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从根本上促进京津冀宏大规划的共建共享。使其发挥对辐射周边城市乡村的多维度、全覆盖;通过都市治理引导首都核心功能分解,从“单极集聚”向“多心多核”发展转变,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协调辐射周边城市协调发展。

树立绿色生态环境理念发展交通一体化

构建区域一体化新格局,以打造绿色健康环境发展交通一体化,为京津冀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首先,不断加强北京中心城区与副中心间公共交通的联系,加强副中心与“北三县”区域间公共交通的联系。完善京津冀三省市互联互通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全面提升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铁路等交通场所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协作,实现交通市场一体互联、构建1至2小时交通圈。加强区域内公路建设,发挥北京“一核两翼”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其次,河北落实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科学转型、错位发展为原则,与天津港一起共同建设环渤海世界级港口群,实现天津自贸区功能向河北港口的拓展和延伸。明确三港四区的功能定位以及“一带一路”陆海重要枢纽的作用。最后,北京与天津作为京津冀城市群中的两大城市,已有京津城际、京沪客运专线两条高铁。其中,天津交通一体化进展迅速,天津联通雄安新区的津雄城际铁路已经纳入国家规划;津石高速、滨海机场航空物流园等一大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绿色健康环境生态需要三地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以及体制机制的精治、共治、法治、创新发展空间。因此,只有将区域生态环境的协同共治、源头防治作为防治重点,才能在强化生态网络共建和环境联防联治的基础上,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步提升。

①《习近平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人民日报》2019年1月19日,第1版。

②第一层是20千米核心功能圈,第二层是20至50千米都市功能圈,第三层是50至150千米协作功能圈,第四层是150至300千米辐射功能圈。

[参考文献]

[1]王光宇.京津冀一体化困境及路径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4).

[2]刘志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在市场一体化[N].学习时报,2019-11-28.

[3]张旭.强化“三力”共推京津冀协同发展[N].经济日报,2019-08-18.

[4]王坤岩,赵万明.加快生态一体化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J].求知,2019(07).

(作者简介:鲁勇威,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人文学院副教授;张颖,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