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0月17日,毛泽东在与即将赴越南的韦国清谈话时说:“三国时代,刘备终不能取天下,首先是因为误于诸葛亮初出茅庐时的《隆中对》,其为刘备设计的战略本身就有错误。
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成都使蜀国在汉中、荆州之间两分兵力,结果两边都够不着,这是刘备夷陵之败的重要原因。毛泽东借曹操的话说:“刘备很厉害,不过得计稍迟。
”这个“计”,笔者认为并不是“隆中对”中的“计”,而是说刘备认识到重庆战略地位的时间太迟,但比起诸葛亮,刘备可能是蜀国政治家中最早认识到重庆战略地位的人。这一认识是用血换来的,诸葛亮数出祁山而败北的教训又反证了这一真理。
鉴于重庆所具有的特殊战略位置,1939年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随后重庆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1954年撤销),而当时西南大区驻地亦设在重庆。
1997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将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成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重庆至此在历史上第三次成为直辖市。控制重庆就扼住了大西南东出与中原西进的交通枢纽。
重庆的重要性还在于它两端接连的都是中国安全的重要和关键地区。重庆西连四川盆地,东接长江中游的湖北地区。
四川盆地的物质和人力资源都很丰富,西南地区只有四川盆地能提供较大规模的人力和财力。三国时广汉王累曾献策刘璋:“资益州之富,凭天设之险,以此成帝业,犹反手也。”因此,抓住四川也就控制了西南。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中原并跨越长江后即兵向四川。同年8月20日,毛泽东复电刘伯承、邓小平等:“同意你们十九日关于向川、黔进军的基本命令。”
1949年10月19日,毛泽东复电林彪等就明确告之:“西南重心是四川。” 1972年,晚年毛泽东再次强调二十多年前的看法,8月17日,他在一份文件上批示说:“四川是祖国的战略大后方,是三线建设的重点。”
(作者:张文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