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技术缓解“留守儿童”难题(2)

用信息技术缓解“留守儿童”难题(2)

2.信息技术促进交流的现实可行性

对多数留守儿童家庭而言,骨肉分离在短时间难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电话或互联网等通信工具进行亲子交流,是缓解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现实而可行的方案。

但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据调查,近44%左右的留守儿童每年与父母通话的频率在4次及以下,有4%(近260万)的孩子一年甚至接不到父母一次电话。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研究团队近年来对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进行的系列调查研究发现,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拥有手机的比例很低,即使有手机,高昂的通话费也使得这些贫困的孩子在拨打父母电话时踌躇再三。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科技部门可以发挥“民生科技”工作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与其在外地打工的父母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具体而言,就是利用留守儿童所在社区或学校的互联网设施,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其父母通过互联网进行音频或视频对话,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建立一个在互联网上“在线团聚”的虚拟空间,从而增强亲子交流、缓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同时达到缩减城乡儿童之间数字鸿沟的目的。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留守儿童的亲子交流不仅有很强的必要性,也具备了相当的可行性。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和信息工作的推进,已经为缓解留守儿童难题奠定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

首先,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为留守儿童家庭实现在线虚拟团聚奠定了硬件基础。长期以来,科技部联合工信部、农业部等部门,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全面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在村一级,通电话自然村和通宽带行政村占总体的比重已分别达到95.8%和93.5%。在中小学方面, 截至2015年9月,全国中小学网络接入率已经达到85%,有望很快实现所有学校互联网全覆盖。

其次,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留守儿童家庭实现在线虚拟团聚提供了软件条件。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13.06亿户,每百人普及率已达到95.5部,18岁以上人口的平均手机拥有量已经超过人手一部。同时,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0.3%;手机网民规模6.2亿人,占比达到90.1%。手机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得包括农民工群体在内的广大城乡居民都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互联网,农民工普遍具有使用互联网实现家庭在线虚拟团聚的能力。

最后,科技特派员队伍规模庞大、覆盖面广,能够为组织留守儿童的活动提供人力和技术保障。自2002年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以来,科技特派服务已经覆盖了全国90%的县(市、区),有72.9万名科技特派员长期活跃在农村基层。他们除了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等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活动之外,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技术优势,为留守儿童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设备维修、科学普及甚至心理咨询、医疗卫生等服务和指导。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