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大气联防联治 创新力促产业融合

生态大气联防联治 创新力促产业融合

摘要: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京津冀地区时常被各种问题困扰,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趋紧,尤其大规模雾霾不时侵袭,成为“心肺之患”。

随着京津冀三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认识提升,期盼美好环境、共享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一个“最大公约数”。

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京津冀地区时常被各种问题困扰,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趋紧,尤其大规模雾霾不时侵袭,成为“心肺之患”。这些不仅大大降低区域形象的整体观感,折损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也是影响区域协同发展的“短板”。面对严峻形势,强化问题导向,加大整体环境治理力度,成为三地发展的当务之急。

生态环境治理不是件易事,牵涉三地各自的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治理升级等诸多深层次的内容,需要破立并举、共谋共治,算长远账、算整体账。很多问题,只有放到区域协同的“大空间”里思考探索,才可能更好地解决每一个“小空间”里的现实矛盾。尤其是大气、水土等重大环境问题,不仅要提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更要加强协调联动,形成联防联治的常态机制、长效机制。在这方面,三地还可探索更多思路和举措。

良好的环境,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积极条件和有力保障。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治理好环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付诸行动。让我们每个人都站好自己那班岗,把责任担起来,从现在干起来,一定能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增添更多亮丽底色。

全国政协委员、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

鼓励中关村秸秆新技术在三地推广应用

本报记者吴迪

数据显示,仅河北省每年产生秸秆就达6000多万吨,焚烧秸秆对京津冀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小影响。如何推动京津冀地区秸秆综合利用,是三地生态协同发展和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表示,应加快建立秸秆产业化示范基地,构建起集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健康产业、秸秆综合利用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扶持中关村秸秆新技术在三地推广应用,不断推动三地绿色农业与农业废弃物利用的绿色经济发展。

调研发现,因分布广、材质疏松等原因,秸秆的收集、运输、储存、粉碎和发酵等成本较高,比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秸秆还田成本约为单季作物纯收入的9%至15%,加之普惠性、针对性资金扶持尚缺,影响了相关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因此,目前可推广、可持续的秸秆利用商业模式较少,也缺少领军企业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基于秸秆对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意义,王小兰建议,发挥政府采购优势,将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纳入采购《目录》,扶持新技术、新产品在京津冀地区推广应用。同时加快构建政府引导、相关企业为核心、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动中关村现代农业企业向“农资产品+技术服务+增值服务”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进行战略升级。

王小兰还表示,京津冀三地可联合开展调研,鼓励三地科研院所、产业联盟、技术企业等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将秸秆综合利用纳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大项目之中,构建各具特色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和模式,提高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李琨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