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副主席陈永川:
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中国制造2025
天津日报记者刘冬梅李川魏彧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京津冀三地工业发展战略、发展定位与发展途径,以及拳头工业发展预期都应有针对性地作出重大调整。”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副主席陈永川建议,京津冀应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争创世界级产业集群。
陈永川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确立天津先进研发制造基地的功能定位,应积极打造对接国际制造业前沿的合作平台,瞄准德国工业4.0、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自主创新,促进国际先进模式落地本土化。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拟组建国家级的华北产业集团。打破行政区域、行政隶属和条块格局的税收、GDP等藩篱,依照符合京津冀产业规划中的同类产业特性,共同组建国家级产业集团,将三地相关院所企业纳入,真正形成京津冀深度融合的产业共同体。二是院所科研课题和经费与产业集团挂钩,真正形成世界级的产业集团研发课题、拳头产品、产业加工、供应链和产品市场的统一运作,形成京津冀深度融合的利益共同体。三是成立京津冀工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集中各自特点和优势,以产业金融配套,世界市场的产业方向、产业布局,拳头产品专题、基础产业配套加工、生产设备提升改造和整套市场拓展等为研究重点。四是组建相应产业金融一体化银行提供专注服务,真正形成世界级产业集团的专业银行体。五是瞄准世界市场特征,集中产业集团优势形成世界级企业的市场拓展战略体系,形成京津冀深度产业融合命运共同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