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徐小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源故事和能源方案(4)

三、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八大趋势

未来中国能源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有哪些特征?这些问题涉及我们对未来发展趋势中一些前提条件的判断和我们的能源政策的发展方向。

(一)未来能源发展的前提条件和能源政策发展方向

未来能源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前提,比如说,经济增长的速度、工业化发展的态势、城镇化率、能源效率等。

根据我们的研究,总体上,我国GDP增长会进入中高速发展。尤其是今后五年。随着GDP总量的增长,增速会有一个缓慢递减的过程,这是一个趋势。体量增大,速度减慢,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体系越来越成熟,经济发展质量会有所提升,相应来说,发展速度也应该有所减慢。这两个决定性因素使得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GDP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同时,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也会探索新的模式。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恐怕比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镇化时间更长一些。我国是人口大国,从经济增长基数来看,相对长的工业化期更有利于我国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2020年甚至2025年都是我们工业化发展的中期,2025年以后逐步进入后期。这是我们对未来的一个看法。

能源效率也会持续提升。在过去10年里,我们的能源效率也是不断增长的。今后的空间还很大,到底有多大取决于我们的科技进步,尤其是在第二产业的发展和能源产业自身的能源效率上。

能源政策问题,前面已经做了一些评价。我们认为,能源政策将会从以能源产业为主的政策转向生态能源新战略的发展方向,把人作为能源政策制定的核心,把提高生活质量、转变生活方式、改善我国与世界的关系、确立我国世界能源大国的地位作为新能源战略的核心,这是未来能源政策的一个主要导向。

(二)未来中国能源的发展趋势

根据能源发展前提条件的判断和能源政策发展的趋势,我们认为,未来中国能源的发展趋势有八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从现在到2030年,我国能源的总体需求会进入一个高峰平台,尤其是2020年,能源需求会达到一个峰值,然后维持高峰平台。这是我们的一个判断。这个判断的前提是GDP的增长速度在有序地、逐步地减缓,经济发展质量和能源效率逐步提升。

第二个方面,电气化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我们预测整体发电量比原来预计的要低一些,到2030年可能在10万亿度左右。这是根据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判断的。但是在终端能源消费领域,电的应用会更加普遍,电气化的水平更高,会由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40%左右。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第三个方面,煤炭的未来走势。煤在能源结构当中所处的地位以及煤的利用方式是能源转型非常重要的敏感问题。我们认为,煤炭目前的消费水平几乎处在一个峰值上,未来几年不会有太大的增长。到2017年左右,整体的煤炭需求会趋于下降。但是,我们还是要加强对煤炭的现代化的清洁高效的利用,煤炭用于发电的比例要提升。另外,煤在终端消费的比例会迅速地大幅度减少,从目前的29%左右到2030年可能减少到2%左右。

第四个方面,石油和天然气的未来走势。未来两者总体上都有趋增的态势,但略有不同。石油在今后5年内还会维持3%的增长速度,之后可能会进入平缓增长时期。特别是柴油消费,2017年左右会达到一个峰值,汽油的消费还会平缓增长。但是汽柴油被替代的程度会不断提升,尤其是随着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的发展,各种新能源汽车对以汽油和柴油为动力的汽车的替代会不断加速。相应来说,我们国家对于对外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程度会在2020年以后有所降低。

第五个方面,非化石能源增长的态势。我们前面提到,我国对于非化石能源有一个整体的目标,到2030年要达到20%的比例。希望这种非化石能源在整个电气化的过程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六个方面,在非化石能源的增长过程中,还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可再生能源,另一部分是非化石能源,也就是核电。目前,我国核电仍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有三、四个核电站,规模为2800万千瓦,而这样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与未来我们对于非化石能源的需求增长来说还存在很大差距。为了提升非化石能源,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核能清洁高效的安全利用,这是重大问题,也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问题。从国家的角度来讲,这也是非化石能源增长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目前,在一次能源中,我们核电占的比例只在1%至2%之间,未来核电的比例还要不断增长,至少要达到4%左右,核电的规模在整体上也要不断地提升。而核电真正要发展到多大的规模,现在还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数字,因为这涉及到核电的布局、各个核电项目的落实,涉及到产业的服务能力,也涉及到公众对核电的看法等。但总体上,核电不能从孤立的角度去看。能源是一个系统,非化石能源也是同样的道理,各种能源要发展到什么程度,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要从不同时期能源的优化程度、技术水平的进步、效率和能源之间的替代等方面考虑,形成合理的比例和协同关系来,从而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刘玉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