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柱:西汉帝陵考古发现与研究(27)

摘要:帝王陵寝是封建帝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的折射,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古代社会信息。秦汉时期及其以后的帝王陵墓,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特殊空间,但经过考古学家的发掘和探索,世人不仅可以透过王陵的谨严布局、宏大建筑、奢华装饰、兵马仪仗和精美遗物来解读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还可以从中探求封建帝王的精神世界。

34

这是杜陵的陪葬墓,陪葬墓一排一排的,按家族分的。

(五)西汉帝陵陪葬坑

面讲一下陪葬坑,陪葬墓是表示皇帝生前和文武大臣等各方面的关系。秦汉时代帝陵陪葬坑,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发展史中占有突出地位。

西汉帝陵陪葬坑以早中期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内涵最为丰富,晚期逐渐衰落。中国的陪葬制度,早期埋真的,晚期埋假的,越早越丰富,越晚越简单。研究陪葬坑就是研究社会、研究他的生活。举个例子,到安阳去挖商代墓,据现在三千三百年埋的是真人。到了秦朝,秦始皇让军队陪葬他,陪葬什么呢?陪葬陶人。大家知道兵马俑,兵马俑多高?一米八,比真人还高,但毕竟不是真人,是拿泥烧的。到了西汉,也陪葬兵马俑。西汉的兵马俑多高呢?五十六公分高,三分之一了,用陶土做的。到了近现代,到农村,有人去世了要祭祀他的时候,烧童男童女就不用陶的了,纸糊的。

这就是丧葬观的进步,比如在早期在汉代陪葬的时候,西汉的时候陪葬什么呢?有钱人陪葬金子,我曾经发掘一个墓,汉宣帝的墓的陪葬坑,这个陪葬坑一百一十多平方米,然后中间有十四个盗洞。就是盗墓给盗的。一百多平方米有十四个盗洞,那都跟筛子一样了。我挖到底下时心都凉了,最后到快下班了一看,这旁边出了金黄色的东西。盗墓的没看见,一摞黄金。西汉汉宣帝时候,中晚期的还埋黄金呢,一块二百四十多克,四块摞在一起。但是到了后来,就做成泥的了。比如湖南长沙也出了些所谓的金币,是用泥做的,叫冥钱。到了现在,一到清明节,就变成纸钱了。不但变成纸钱了,你看过去埋那个钱,八月节我看那那钱,没有一张一块钱的,一百块钱的也没有,都是一万、十万,有人跟我说一亿。那一张票子就不得了了。这是什么呢?这就是一种丧葬观的进步,活人越来越把它当成一种形式了。

但是西汉时期的陪葬东西,还基本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因此我也认为,墓葬的陪葬制度,它像一面哈哈镜子,是“阳间”的折射,这一折射就走了形了。走什么形了?所有的墓葬文化都是夸大的文化。什么叫夸大文化?比如烧钱的时候,我七八十年代到农村考古发掘的时候,每到清明节,农民就烧纸、烧东西。我记得北京八十年代初,看十二寸的电视,人家就烧大彩电、大电视了,糊个大电视。其实农村还不知道什么是电视呢,家里根本都没有。你要如果研究那个,觉得那时农村已经普及电视了,不就麻烦了嘛?他是盼着亲人赶时髦,享受最现代化的生活,拥有最多的财富。因此,卖冥币的小商贩没有印一毛钱一张的冥币,一块钱的卖不出去。我到越南去,越南也印冥币。我现在见到的美元,最大值是一百美元,他那美元好像都是一万元一张的。当然,我们都是汉文化圈的。

随葬制度越早和社会越接近越真实,随着丧葬观的发展,有了变化。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