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需要宽容但不纵容的心态和机制

创新需要宽容但不纵容的心态和机制

今天,我们将创业创新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就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旧思想,涵养宽容失败的新氛围。让勇于探索未知的梦想家和矢志改革的实干派放下心理负担、解除后顾之忧,创造力的源头活水才能充分涌动。但宽容不等于纵容,我们需要一种更为科学的机制,为干事者提供行动准则,也防止有人滥用政策红利。

新经济、新动能,堪称今年中国经济领域的热词。近日,李克强总理在三亚、琼海考察期间再次提及于此,并表示现在我们每年有700多万大学生和500多万中职学生毕业,要营造鼓励创业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日前印发的《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向人才发现和培养转型,资助青年人才开展原创性研究。

创业创新的口号,从未这般响亮;创业创新的脚步,也从未这般急促。究其原因,在于发展形势从未这般复杂严峻。“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资本形成率近一倍于世界平均水平”“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一个个数字,显示着中国宏观经济依然稳健的增长态势。然而,光鲜背后亦有隐忧,首先就表现在不尽合理的经济结构上。中低端产能过剩、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等症结,制约着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就中国经济自身而言,需求力这只脚潜能巨大、铿锵前行,供给力这只脚却隐疾重重、日渐蹒跚。这个时候的经济发展,就要更多将着力点放在结构调整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而创业创新,无疑是重要一环。

“创,始也”。创业创新,就是要走一条没人走过的路。这也从源头上决定了,失败不可避免。有资料显示:科研创新成功率仅有10%左右,中国创业企业的成功率仅为20%左右。对此,是一盆冷水浇灭摇曳的星星之火,还是笃定地期待未来的燎原之势?“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格言人人皆知,但成王败寇式的传统评价体系仍根深蒂固,这也空前地呼唤解放思想。今天,我们将创业创新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就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旧思想,涵养宽容失败的新氛围。让勇于探索未知的梦想家和矢志改革的实干派放下心理负担、解除后顾之忧,创造力的源头活水才能充分涌动。

当然,凡事不能矫枉过正。对待创业创新,宽容不等于纵容,容错免责这把“尚方宝剑”不能沦为一些人心浮气躁、糊涂跃进的挡箭牌。古时苏轼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容庐山的多姿,如今套用在人们对创业创新的认知上倒也贴切。有人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希望站在风口、顺势而飞,有人在寻找新旧产业的结合点,希望化学反应能释放“1+1>2”的红利。这股浪潮之中,深谙规律、大展身手的弄潮儿大有人在,水性不好、徒有热情的旱鸭子也着实不少。于前者而言,失败是成功的必需代价,对后者来说,则是必然结局。倘若以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做任性的资本,就大错特错了。我们需要一种更为科学的机制,为干事者提供行动准则,也防止有人滥用政策红利。

这就涉及一个如何有效配置创业创新资源的问题。引入市场机制,算得上比较务实的一招。就拿科研来说,我们国家的投入不可谓不多,各种基金项目层出不穷,但真正的世界级科研成果和大师级科学家鲜有出现,倒是教授忙着敛发票、学生帮着攒论文的现象愈发常见。相比之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专业设计、分散管理、多方出资、市场竞争”的机制,值得借鉴。比如,科研经费因事制宜,或通过退税、补贴等方式资助企业,或通过科研竞赛等在全社会汲取民智。比如,对于需要坐冷板凳的基础研究,往往由科学基金会资助,而那些热门项目的经费,则有赖于民间渠道。事实说明,科学的市场机制才能确保创业创新资源都用在刀刃上。

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世界各国都在摩拳擦掌。我们打开大门、对标国际,根本上是为了加强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我们今天的发展已步入跟跑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这个时候,水平实力想更上一层楼,就要多些从“0”到“1”的突破。“当你知道你想要什么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给你让路”,一步一步走稳自己的路,哪怕起步有些迟,我们终将在创新强国的队伍里占得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