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东:构建网络舆情应对长效机制

杨维东:构建网络舆情应对长效机制

舆情是指人民群众对社会及管理者所持有的认知、情绪、态度、看法、建议和意见的总和,是对执政者的施政和决策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民意集合。当前,我国正值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导致网络舆情发生频度不断增强,应对挑战不断加大;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为此,建立网络舆情应对长效机制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网络舆情规律认识不深。由于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新应用平台层出不穷、传播机制不断革新,诱发网络舆情爆发的因素错综交织,网络舆情演变过程变化无常,舆情研究本身较为滞后,“舆情学”尚未建立起学科体系,研究观点人云亦云,研究方法较为传统,对策建议时效性缺失,实效性不强。诸多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学界和业界对互联网舆情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把握,导致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缺乏理论引导。

对网络舆情应对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不重视自身思想认识与时俱进,积极主动触网用网意识依然淡薄,浅层“触网”多,深度用网少;不重视观念和方法更新,在引导和处置网络舆情时,错误地认为网络媒体像传统媒体一样完全可控,“搞定了网信办就搞定了互联网”,幻想通过封堵、删帖等传统手段应对互联网;不重视与新媒体打交道,或者“敬而远之”;不重视工作保障,一方面惧怕网络舆情,视之为“洪水猛兽”,另一方面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机构设置等方面舍不得投入。这导致有的地方建立健全应对长效机制的积极性不高。

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不完善。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滞后、内容不健全,导致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舆情事件中的各方力量在事件处置过程中的行为缺乏法律保障和规范。二是舆情应对机制制定不精细。当前,很多地方和部门虽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但往往存在协调力度不够、部门权责不清、结合实际不紧密等问题。三是舆情应对机制不全面。缺乏对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机制的顶层设计和通盘考虑,不注重“上下左右”合纵连横机制建设,存在顾此失彼等重大缺陷。

构建网络舆情应对长效机制的建议

事前着重构建网络舆情应对预警机制体系。一是在常态预警机制方面,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全屏全网全时段全天候的网络舆情信息监测、采集和报告机制。比如,建立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舆情监测制度,建立“人工+技术”的立体化监测预警体系,建立重点对象、重点舆区、重点领域不间断重点巡查制度等。二是在非常态预警机制方面,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和突发事件监测机制。比如,在发布重大政策,启动重大工程,开展重大活动前,充分考虑可能爆发舆情的各种风险,充分评估,做足预案,制定舆情应对操作手册。针对突发事件,建立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的机制,为突发舆情事件处置赢得宝贵时间。同时,制定舆情预警标准,设定“红橙黄蓝绿”等不同等级的预警办法。三是制定网络舆情甄别研判工作机制,对网络舆情真伪进行甄别,对影响因素、来源进行分类和定向,增强舆情预警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