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微传播 实现大作为

用好微传播 实现大作为

摘要:互联网特别是微博微信已经成为敌我争夺群众的“主战场”,既然是战场,就不会总是河清海晏、歌舞升平,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噪音杂音不断出现。对于这样的声音,我们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引导网民辩证理性地看待问题,避免将网络当成泄愤场所和煽动极端情绪的法外之地。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通过“微传播”,更加全方位渗透到生产生活各领域,并且更加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人都是“麦克风”,处处皆有“通讯社”,时时刻刻,众声喧哗。在这种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积极适应,主动作为。曾几何时,我们还在呼吁宣传思想工作要有“互联网思维”,现在来看要更进一步,需要有更为前瞻的“微思维”、“微视野”,在“微传播”时代下大展身手、大有作为。

在推动学习上大有作为。学习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对科学理论的学习,对当代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对中央方针、路线、政策的学习,更是我们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学习科学理论和中央精神,重要的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系统地领会和掌握丰富内涵,吃透精神要义,确保理解不走样、贯彻不跑偏。但是,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要考虑到他们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和空余时间,不要造成面对“皇皇巨著”而“望洋兴叹”、“非不为也,实不能也”的窘境。所以,关键要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活泼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在这方面,要借鉴微传播碎片化阅读方式,善于开展“微学习”,将科学理论的精髓、要义加以摘登、加以阐释、加以索引、加以例证,让群众在短时间内,轻松而愉悦地接受。团中央去年设立了一个理论学习微信公众号“团青学习汇”,采用理论文章、可视化图表、微视频、H5页面等形式,推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新媒体产品。这就是一种针对青年学习特点所做的“微学习”尝试和努力。实践证明,“微学习”确保了形势新颖、内容权威,使理论学习轻松易懂、有趣实用,进一步增强了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主动传播上大有作为。宣传思想工作,本质上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而不是一种被动适应的工作。我们说适应新媒体,并不是将传统媒体上的文章机械地搬到网上去,而是要积极主动地用好网言网语“微表述”,得心应手地占领“微阵地”。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一是把握微视角,讲述好故事。讲故事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看家本领,但是如何适应微传播规律,讲微故事、讲短故事,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北京市推出的《中国梦365个故事》,利用3分钟微纪录片的形势,将镜头深入到平民的点滴生活,真实记录和呈现日常的真善美,一上来就抓住眼球、直击心灵,让人产生共鸣,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二是利用微平台,传播正能量。社会上不缺正能量,缺的是如何有效将正能量传递到每个人的身边。能不能用好微博微信等最新传播平台,将正能量放大、共融、相互感动,才是我们工作的关键。去年北京市在开展“北京榜样”评选过程中,在微博微信上发起“点赞行动”,10天时间就收到137万个赞和5410条留言,留言字数超过18万字,参与微信助力达132万人次。另外,“北京发布”、“平安北京”等官方微博也纷纷对活动进行转发,阅读量超过1700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榜样的力量,在微平台上传递接力,在全社会掀起了“人人学习榜样事迹,人人践行榜样精神”的热潮。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