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李慎明: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 做合格党员(15)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与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关系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本质规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内容。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现阶段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最为根本的制度保证,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经济基石。如果失去了公有制主体地位,贫富悬殊则无法解决,两极分化则必然出现,党的执政地位最终则必然丧失,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最终则必然倾覆。我们既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要坚持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

五)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

随着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胜利,有的人不断提出了党性和人民性的大小和高低问题,对我们党进行诘难,也有不少人对此有模糊的认识。其实,早在1944年7月14日,毛泽东在延安与英国记者斯坦因谈话中就明确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谈话中,斯坦因问:“我在重庆的时候,一些中国朋友要我来观察一下共产党是‘中国至上’还是‘共产党至上’,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当年的这个问题,实质上也就是今天有人提出的党性与人民性孰大孰高的问题。

毛泽东回答:“没有中华民族,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你还不如这样提问题——是先有孩子还是先有父母?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际问题。这就像在国民党区域人们向你提出的另一个问题一样,问我们是在为我们的党工作,还是为人民工作?”毛泽东接着说:“至于我们的思想方法,我已经告诉过你,我们像其他国家的共产党一样,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当人们问我们是‘共产党至上’还是‘中国至上’时,可能指的就是这一点。可是,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思想方法,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中国文化遗产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外国思想的价值。”

在回答斯坦因关于“你们的政策从来没有被怀疑过或被反对过吗”这一问题时,毛泽东说:“我们党内自然也时常会发生意见分歧,但这些分歧都能通过讨论和分析这种民主的方式加以解决。如果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决议的正确性仍然不信服,那末,在党的会议上经过彻底辩论以后,他们就会服从决议了。在我们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我们经常去了解我们哪些政策为群众所接受,哪些政策受到群众的批评或拒绝。只有那些受群众欢迎的政策才能成为我们党继续实行的政策。”

谈话中,毛泽东特别强调:“我们的党员在中国人口中当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只有当这一小部分人反映大多数人的意见,并为他们的利益而工作时,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才是健康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这样的结论:

一是共产党的党性就是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和党的指导思想的有机统一。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根本利益的结合。因此,党性与人民性是高度有机的统一,根本不存在谁大谁小和谁高谁低的问题。

二是在党的各项具体工作中,由于对实际情况掌握得不够和情况的不断变化,我们党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失误甚至错误,党的一些具体政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人民利益的需求而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变。党的失误甚至错误,特别是个别领导和党员所犯的错误,并不属于共产党党性的范畴,而恰恰位于共产党党性所要反对和纠正之列。根据人民的利益对政策做适时调整甚至随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错误,这恰恰不是违背了党性和人民的利益,反而是我们具有坚强的党性和人民性的体现,说明坚持彻底的党性,就是坚持彻底的人民性;或者是说,坚持彻底的人民性,就是坚持彻底的党性。党性和人民性是同一种事物的两种不同的表达与不同的称呼。

三是眼前局部的经济利益往往会成为自发的群众运动的障碍,人民群众的彻底解放,必须在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列宁在《怎么办?》中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对工人运动自发性的任何崇拜,对‘自觉因素’的作用即社会民主党的作用的任何轻视,完全不管轻视者自己愿意与否,都是加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对工人的影响”。因此,作为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指导的党,决不能做人民群众的尾巴,必须向人民群众及时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引导人民群众为着自己的眼前和长远利益的有机结合而奋斗。

四是认为人民性高于党性的人,绝大多数是模糊认识,而极少数用所谓的人民性来否定我们鲜明的党性的人,则是别有用心,其目的是为了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行所谓“民主宪政”,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由资本当家作主。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就必然会重新沦入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蓄意制造人民性高于党性这一伪命题,这无论是在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历史逻辑还是现实实践中都是站不住脚的。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重视才行。

通过对毛泽东和列宁以上相关论述的学习,来回答如何看待党性与人民性关系这一问题,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我们当今在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不少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里往往直接间接都有了明确的相关回答。从一定意义上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倡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要重读毛泽东的《党委会工作方法》,这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绝对没有过时。紧密结合现实,重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我们才可能成为邓小平所说的真正的“明白人”。党内真正的明白人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真正有希望。

责任编辑:王莹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