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三五” 发展谱新篇:健康北京建设——新思路和新重点(3)

展望“十三五” 发展谱新篇:健康北京建设——新思路和新重点(3)

着力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协调发展

6.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为民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如何加强卫生计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

答:一是逐步补齐卫生计生事业这一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短板。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卫生计生事业的发展,按照中央“补短板”的要求,聚焦卫生计生事业,将更多的精力、时间和资源投入到卫生计生事业的科学发展上来,尽快扭转卫生计生事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和公共服务发展的局面,尽快扭转卫生计生服务滞后于人民群众需求的局面。要拓宽卫生计生事业公共投入渠道,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公共投入要更多地向生态涵养区、农村、基层和公共卫生领域倾斜,促进公平。强化街道、乡镇卫生计生管理职能,有条件的可设置卫生计生管理科,在村委会和居委会建立公共卫生委员会。

二是推动资源优化布局。启动一批医疗卫生功能疏解项目。通过建立分院、整体迁建等方式,推动公立医院从核心城区向外疏解,重点向城市副中心、资源薄弱地区和新城、新的居民居住组团发展,提升卫生资源布局的均衡性。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京津冀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15-2017年)》,通过合作办医、托管、技术支援等方式,重点对张家口、唐山曹妃甸、承德等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帮扶,提升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减轻对首都卫生资源的需求压力。

三是加强防治协调。加强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协同协作,纠正重医疗、轻预防的发展观念,促进两大体系互补合作,齐头并进。适当增加肿瘤、心脑血管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卫生、儿童、妇产等学科的资源配置,重点建立并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治、精神卫生、妇幼保健领域的分工协作机制。全市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糖尿病四类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控制在30%以内。

四是推动中西医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医医学中心、中医药专科专病诊疗中心、中医药传统技术示范中心、中西医结合会诊中心、中药临方调配中心。打造中医区域医疗中心,推进社区中医馆全覆盖项目,建立北京中医药科研评价中心,健全技术流转交易机制。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覆盖率100%,力争中医门诊量占全市门诊总诊疗人次的比率不低于30%。打造中医药国际交流交往中心,扩大中医药在海外的影响和使用。

五是促进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合理划分与整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加强资源整合、协作互动和信息共享。着力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基层诊疗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比例不低于65%。完善基层用药制度,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之服务功能相匹配的药品配备,实行签约患者可享2个月的长处方药品便利。鼓励二、三级医院专科医生多点执业,多点执业医生不少于1万名,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供给。要着力提升乡村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加大全科医生和社区卫生人员培训力度,为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配备全科医生,每万名常住人口全科医生(含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数不低于3人。要加强乡村医生岗位管理,改善待遇,月收入不低于3500元,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