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的发起、运营和面临的挑战(4)

核心提示:整个亚洲地区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非常强烈,这不仅是提高生活品质的问题,在很多地方是基本生存质量保障的问题。整个亚洲地区对于中国发起亚投行这样一个多边金融机构存在非常真实的需求,这也是亚投行的最大价值所在。亚投行在未来运营中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评级压力、安全保障政策的实施、项目风险的控制、跨文化的交流。

第三个启示,重视私营部门业务。私营部门业务体现了多边开发银行的竞争优势。这和刚才讲的第二个启示正好形成互补。在大多数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是私营部门参与不足的一个领域。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这个领域理所当然是由多边开发银行承担起责任。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如果研究当今所有的多边开发银行的业务模式就会发现,私营部门业务现在越来越受到多边开发银行的重视。

多边开发银行对私营部门的投资大体是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以欧洲投资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为代表,对私营企业发放贷款。第二种模式是以世界银行为代表,世界银行专门成立了一家国际金融公司,是完全市场化运营的,通过这家公司进行更为丰富的市场化投资手段,不仅仅是贷款,更多的是直接股权投资。

这两大类的投资,对于亚投行的发展都特别有借鉴作用。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多边开发银行最基本的业务模式是主权信用担保贷款。主权信用担保贷款是以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为担保的。多边开发银行对一个国家的贷款不需要实质性的担保,需要的是这个国家的主权信誉来担保。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国家主权信誉担保比用土地等实物性资产做担保的信用度更高,不出现极其意外的情况,这个国家的政府不会随意违约。因此,现在的多边开发银行主要的业务模式都是用主权信用模式来做的。

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非常热衷于对私营部门、私营企业发放贷款。也就是说,这两家银行的主权信用贷款的比例相对低一些。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给企业发放贷款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个国家的商业银行作为中介,欧洲投资银行也是这样。从2009年到2013年,欧洲投资银行就通过其他国家的商业银行向这些国家的私营企业提供了727亿欧元的贷款,占这期间欧洲投资银行贷款总额的24.5%,这个比例是不低的。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对企业提供的贷款要超过整个贷款比重的50%。拉美地区的多边开发性机构——安第斯集团也是比较重视对私营部门贷款的。在2013年,安第斯集团对私营部门的贷款总额30.26亿美元,占安第斯集团贷款总额的16.8%,这个比例也不低。

世界银行致力于全球的减贫与发展,不会用市场化价格提供贷款服务,世界银行的贷款都是很优惠的,利率比较低。但是在世界银行下面成立的国际金融公司就不一样了,它是一家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公司。它的业务运营是非常灵活的,除了像某些商业银行一样为企业提供商业贷款之外,更致力于直接投资、股权投资,比如给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给企业参股。举一个例子,到目前为止,全球新兴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10%都是受到世行国际金融公司支持的。截止到2015年底,世行国际金融公司给180多家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了30多亿美元。另外,世行国际金融公司还做一些结构性融资、贸易融资和商业咨询的业务,整个私营部门业务开展得风声水起。

为什么要做这些私营部门业务?多边开发银行要保证自己有适度的盈利,才能保证财务上的可持续性。这些多边开发银行的财务报表显示,凡是在私营部门投资比较多的银行,利润率是比较高的。根据统计,世界银行和区域性开发银行平均净资产回报率大概是3.5%左右,但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回报能达到7%了,这是因为它对私营部门的贷款业务超过了整个贷款比重的50%。因此,私营业务部门贷款已经成为多边开发银行追求效率和追求利润的一个重要空间。

(二)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存在的问题

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成功经验,可以供亚投行来参考。同时,这些多边开发银行也面临了很多的挑战,有不少的教训,同样值得关注。

第一,在治理模式和发展理念上存在着西方化约束。所谓的西方化约束就是现有多边开发机构的治理理念和贷款模式是由西方来主导的。这本身是由治理结构决定的,因为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主要股东都是发达国家。很自然的,这些银行的运作以及对借款国的要求更多的是从发达国家的角度来考虑的。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现有开发银行很难理解发展中国家独特的发展道路,对于发展中国家所希望采取的政策措施,往往缺乏一种包容性的判断。换句话说,这些现有多边开发银行自身所持有的发展理念比较刚性,往往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不相符,导致最后合作的效果不理想。

第二,现有开发银行的使命越来越多地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比如,世界银行把减贫作为发展的最基本目标,但是世行在给发展中国家发放贷款的时候,发现这个国家的政府治理能力不够,就要拿出一部分钱去推动这个国家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这个国家的经济之所以做不好,之所以给这个国家的贷款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是因为这个国家存在着民族冲突。世行又要把解决民族融合的问题作为一个业务方向,又需要投入一部分资金去帮助这个国家解决民族矛盾问题。像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导致很多多边开发金融机构把目标使命不断放大。这种使命不断放大的初衷是好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客观效果是很不理想的。资金分散化了,像撒胡椒面一样。更重要的是,他们难以理解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问题其实不是在短期内能够解决的,把有限的资金分散到众多领域,最后哪一个目标都没有达到。

第三,官僚主义严重。这些银行的内部机构非常繁多,人员臃肿,导致整个业务运行效率非常低。按照世界银行报告评估,世界银行从一个项目的识别到第一笔贷款的落地平均需要28个月。其他区域性开发银行的效率会比世界银行稍微高一点,但也都在一年以上。这就使得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没有兴趣去向世界银行、向区域性开发银行申请贷款。

(三)亚投行的治理和运营特点

根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所披露的信息以及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先生在多个场合做出的表态,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亚投行治理和运营会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开放、精简和灵活。

第一,开放。从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为什么说亚投行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多边开发银行。第一个,亚投行发放贷款之后,借款国地方政府和企业就要进行项目运作,进行采购。按照《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这个采购是面向全球进行的,而不是只在亚投行的成员国进行。这样就能保证借款国的政府或企业能够采购到最适合自己项目的产品。因此,亚投行的全球采购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开放性姿态,能够为借款国带来实惠。

第二个,在亚投行里面,中国政府不谋求长期拥有一票否决权。现在中国在亚投行暂时拥有一票否决权,因为中国现在是亚投行的第一大股东。如果按照资金比例来说,中国在亚投行持有的股权是30.34%,比第二大股东到第五大股东的股份之和还要高。按照通常的规律,股权比例高,投票权的比例也会很高。但是,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做出了高姿态,我们实际的投票权要比股权低,我们的股权是30.34%,而投票权是26.06%。按照目前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规定,亚投行的重大决策需要3/4以上的投票权才能够获得通过。因此,目前中国所持有的26.06%的股权,使得中国暂时拥有一票否决权。但中国政府现在一直欢迎更多的国家加入亚投行,如果有一些发达国家加入进来,中国的股权可能就会被稀释到25%以下,那就意味着中国将来可能不再拥有一票否决权。这就说明我们的政府并不谋求长期拥有一票否决权。然而,美国在世行是长期拥有一票否决权的。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