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改革精神破解军事理论创新中的突出矛盾问题
习主席深刻指出,要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大力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必须抓住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契机,以改革举措破解军事科研管理模式、运行方式、人才队伍、创新文化等方面的矛盾问题,实现军事科研组织形态现代化。
完善学术主导的科研管理模式。着眼顺应时代发展、符合科研规律、激发创新活力,构建科学高效的科研管理模式。在对接新体制中完善运行机制,适应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适应军事科研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新变化,进一步畅通理论研究与高层决策的互动渠道,完善军事科研统一规划、评价评估、应用转化等制度机制,推动军事理论创新有序展开运行。在突出学术本位中打破行政壁垒,适应学科动态发展和决策咨询的新需求,突破行政管理和学科专业壁垒,推进行政与学术适度分离,促进科研力量专业化建、联合化用。在加强智库建设中健全政策制度,适应国家加强高端智库建设的新形势,做好重点研究领域、对外合作交流、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管理使用、信息资料保障等具体工作,促进军事科研政策制度体系同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有效对接。
构建开放联合的科研创新格局。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学科专业交叉群集、多领域技术融合集成的特征日益凸显,必须加快形成大联合、大协作、大开放的军事理论创新格局。统筹全军科研力量,发挥军事科学院计划协调全军军事科研工作的职能作用,加强与军委机关各部门、各军兵种、各战区和军队院校的联系沟通,完善联合攻关制度机制,以重大课题研究为牵引实施重点突破。聚合军地科研资源,适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要求,进一步深化与国家机关、军工企业、地方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常态化协作,实现军地优质科研资源互补共享。加强国际交流协作,建立中外合作的智库网络,在更高层次、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拓展与国际知名智库的学术交流协作,拓宽思维视野,掌握前沿信息,提高研究质量。
打造大家领衔的科研人才方阵。习主席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提高选拔起点,注重从军以上机关和部队选调有实践经历和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从军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理论研究见长的学术骨干,从源头提升军事理论人才建设层次。拓宽培养渠道,加大选派科研骨干入院校深造、到部队代职力度,畅通与各级机关、部队和院校人才交流的渠道,依托部队重大演训活动、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军事实践锻造人才。完善保留机制,采取措施做好资深专家保留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人才资源流失。借力高端人才,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旋转门”和“蓄水池”制度,尝试聘请军队高级将领、军工企业高管、政府高级官员,从事重大项目研究或担任高级学术顾问,不为所有、但为所用。
培育激励创新的科研文化生态。坚持把弘扬创新文化作为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努力形成人人想创新、人人敢创新、人人能创新的生动局面。营造争鸣争辩的学术氛围,倡导学术民主、百家争鸣,大兴立足科研的争论、讨论、辩论之风,主动为科研人员讲真话、发宏论、切磋观点、交换认识提供支持和服务。弘扬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涵养惟真惟实的科研品格,教育引导科研人员聚精会神做学问、一心一意搞钻研,确保科研成果真实、可靠、管用。树立创新创造的鲜明导向,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激励科研人员多出创新观点、多出精品力作,为国家谋安全、为强军谋大略、为打赢谋胜策。
(作者:蔡英挺,军事科学院院长;许耀元,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