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军:推进供给侧改革须正视四问题

刘学军:推进供给侧改革须正视四问题

推进和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当前和“十三五”期间改革和发展工作的重点。这既是贯彻落实“十三五”发展新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从有关部门及地方制订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文件来看,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急需处理、解决好几个核心问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急于求成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主线将贯穿“十三五”整个过程甚至更长时间。实事求是地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根据我国的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问题导向提出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包括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主要任务都是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当中面临的突出矛盾的必要的改革办法和方向,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防止用行政手段、计划经济思维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可以主要以市场导向,也可以主要用行政手段。回顾中国发展历程,用计划手段配置资源取得过短期的成功,但留下了诸多不可持续发展下去的问题。目前供给侧产能过剩等问题也主要是计划经济思维未完全转变。比如,国有企业垄断导致低水平供给能力过剩就是因为市场竞争机制改革不到位,竞争态势没有形成,诸多经济领域排斥或阻碍社会资本进入的结果。再比如,房地产库存虽然与国有经济垄断没有天然联系,但与各地方政府的审批、明补暗贴、搞土地财政有关,也是非完全市场竞争的产物。

从一些地方公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看,仍然用行政手段的办法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分指标、严格审批等行政手段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实践已经证明,行政手段、计划方式不仅管不好产能,反而会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造成新的供给不足或过剩,造成经济不能有效转型升级。所以,去产能确实要更多运用经济手段、市场倒逼、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用行政命令的办法、计划经济的思维力图在短期内见到成效,这是不可取的。去产能,关键是要去行政化,要用市场的思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环,要抓紧基础制度的改革和供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军队等全方面的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环,还应当着眼于经济体系以外的政府、社会、文化、生态、党建、军队等方面的制度供给。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表面上看是要素资源配置扭曲、转型升级长期不到位的问题,要真正地以问题导向来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成因,就必须从根子上解决深层次的制度问题。最近,许多改革工作推不动,运转不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规制捆住了手脚。不改规制,公务员行政时要么冲红线,要么不作为。去年以来国务院规制改革力度大,资质、评比、达标、证照等多项的规定被取消,但改革的力度、深度、广度与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与企业和群众的要求,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要求,与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新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应以壮士断臂的勇气、以自我革命的精神、以大道至简的智慧来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管住、管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应集中对涉及企业的审批、审核、备案、许可、认定、认证、检验、检测,收费规制等,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权力负面清单进行清理。能取消的坚决取消,需修改的应尽快完善。自2014年1月22日至2016年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召开了23次会议,在土地制度、司法体制、财税体制诸多方面意见形成了改革的决议。目前需要加快把这些决议落实为制度供给的速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有效的制度供给和保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