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6/0506/888598.shtml
视频专辑:http://www.71.cn/2016/0509/888911.shtml
PPT:http://www.71.cn/2016/0513/889575.shtml
今天我们来学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之营改增”。大家知道,营业税、增值税的改革是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时间表、路线图和改革目标的一项攸关改革全局的重要改革。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在金融业、建筑业、不动产业和生活服务业全面推开。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营改增所涉及的产业,改革的具体内容和产生的具体影响,以及给深化改革和“十三五”建设所带来有效促进作用。为了便于理解,我希望通过“一二三四五六七”的结构性表述,使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营改增的重大改革意义,更好地了解营改增的各项主要措施,也更好地了解中国在营改增的过程中推进整个策略和相关政策管理、政策体系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的重要创新。
接下来,我简单地把“一二三四五六七”的框架给大家做一个交代。
第一,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我们对经济的关注,要从总产值、总规模转向增加值。从总产值到增加值的理念转换,涉及很多运行中的经济关键着力点的变化。
第二,两个原则。推行营改增,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税制调整。我们是想通过营改增,为中国产业的发展、为中国产业的调整和优化,以及中国各项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有效运行,创造良好的支撑条件,这两个原则是“税负只减不增原则”和“财政体制公平原则”。
第三,三个目标。有的同志提出,营改增不就是为了政府更好地征税吗?也有的同志问,2016年的5千亿减税是不是靠营改增改革来完成的?那么,营改增的目的是减税吗?其实,无论征税还是减税,都不是营改增的直接目标。营改增的直接目标就是要做好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避免重复征税;第二件事情是完善抵扣链条;第三件事情是调整产业结构。
从营改增的目的来看,因为要避免重复征税,并且要完善抵扣链条,所以对于全行业的各个企业来讲,都是一个重要的减税安排。同时,我们又能调整和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提升中国产业的增长动能。随着企业的发展,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中国的营改增改革所创造的良好的经济运行基础条件,又将推动中国的财政收入得到稳步有序的提升。
第四,新纳入营改增的四个行业,分别是建筑业、不动产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将这四大类行业纳入进去,每个行业表现出来的特点都不一样,进行的难度都不一样,改革当中所形成的压力和张力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要对上述四个行业进行有序、深入地梳理。
第五,五个增收税率。营改增改到现在,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以及相关的存量基础产业和小规模纳税人之中,就形成了五档税率。后面,我会就这五档税率简单说一下个人看法。
第六,六个征管策略。五档税率就会导致征管中存在非常复杂的要求。如何来完成税收征管,就需要确定六个征管策略。
第七,七个改革创新。增值税在社会中发挥着主导性的间接税的作用,这不是我们的首创。但是,中国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过程中,在服务业改征增值税的过程中,却实现了国际上其他国家很难实现的一系列创新设计和有效的政策安排。这种创新性的设计,这种有效的政策安排,也将为中国的营改增、为中国的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营改增的“一二三四五六七”的框架。
一、一个理念——从总规模到增加值
从总规模来看,过去大家经常听到营业收入、营业总收入、总产值、总产量的说法,这些都属于总规模的概念。在总规模的条件下,我们强调的是产出规模的扩张、产出数量的扩张。那么,在总规模的导向下,分工越细化,社会的层级越多,营业收入和总产值所表现的累积总量就越大。总产值体系主要是激励我们国家的生产偏重于规模扩张,偏重于数量增长。因此,这个条件与“十三五”期间推进和不断深化的五大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和差异。
那么,我们要转向什么理念?我们要转向增加值的理念。其实,GDP就是增加值的总和。我们要使中国的税制真正意义上与GDP之间做到最好的吻合,做到中国的间接税制真正来自于GDP所创造出来的增加值的一部分分享和分配,而不是通过对总量价值的征税造成各项重复征税的压力。
从增加值的理念来看,我们要提高增加值的总和,随着增加值总和的扩张,自然而然地带动增值税规模的扩大。因此,增加值总和将与效率直接相关,将与质量直接相关,也将与市场价格的变化和波动相关。但是,增加值与整个结构的配置,与分工的层级、分工的细化程度无关。从总产值理念转为增加值理念,需要克服两个重要的矛盾,还会迎来两个重要的机遇。
两个重要的矛盾。第一,随着分工的细化,重复征税的可能性在加大,这是在总产值、总规模的理念下会导致的第一个矛盾和不足。第二,在总产值的理念下,偏重于规模的扩张,偏重于消耗的增长。因为消耗量越大,往往代表着未来的产出规模、产出数量就越高。从总产值理念转为增加值理念,可以纠正我们在发展中以消耗换增长的观念。
由总产值理念转为增加值理念,会迎来哪两个机遇呢?第一个就是社会分工细化的机遇。营改增是把整个税制转到了增加值上,转到了GDP上。既然是增加值,社会分工只为自己分工之后的增加值缴纳间接税,而不会因为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导致整个产业链、分工链条的税负不断上升。
第二个机遇就是高度强调市场差异化的结构形成。因为只有在市场差异化结构条件下,才能够形成较高的增加值率。只有在既有的生产效率条件下,增加值率才能得到保障和提升。而增加值率的保障和提升,对于企业的积累、创新,以及企业主动进行差异化竞争,都是有良好的支撑作用的。所以,营改增的重要意义,以及它所涉及到的问题和范围,远非财政领域、财税领域能够包含的,至少对于整个国民经济以及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理念而言,它是有直接影响的。
关于“一个理念”,我做一个总结。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于“十三五”时期的改革和发展的任务是怎样来定性的?它提出,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也就是说,“十三五”时期要的是发展质量,要的是效益。而增加值理念更加符合效益和效率的理念。可以说,营改增是对“十三五”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直接落实,也是非常有力的一个重要支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